“同師竹上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師竹上坐”全詩
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書來責我。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
李端
曉褰帷辟畫窗,雙鬟拭淚獨凄涼。
爐冷燈殘獨自坐,月一闌干依舊長。
道心且與山云俱,何人能寫此心狂。
書中一字難為寶,不須篇句送君忙。
中文譯文:
早晨推開帷簾,打開畫窗,雙鬟抹去淚水,孤獨而凄涼。
火爐冷落,燈火殘余,獨自坐著,月亮還是一樣高懸。
我與內心的追求和山云一樣,有誰能夠理解這狂亂的心境。
書中的一字難以被視為寶貝,不需要多言,寫了給你卻只帶給你忙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李端寫給友人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在岐山旅途中得到山友的信后的思考和感慨。
詩人的行旅引發了他對名利的思考,在時常追求名利的過程中,他對修身養性和探尋真諦的品質逐漸被他廢棄。這樣的反思使得他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獨與蒼涼。早晨他推開帷簾,打開畫窗,雙鬟抹去淚水,卻不能消除內心的凄涼與孤獨。火爐冷落,燈火殘余,獨自坐著,月亮還是一樣高高懸掛,似乎沒有改變過。
然而,詩人的內心仍然與山云一樣,他尋求的境界不為常人所理解。無論是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還是在山水間的舒適中,他始終在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境界的升華。這種精神追求的境界對于他來說似乎是狂亂的,而又難以被表達。
詩人在信中表達了一種樸素的心聲,他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復雜的思考和感悟。他認為書中的一字并不能代表什么寶貴的意義,他并不需要通過篇章和句子來向友人展示自己的狀況,只要一字的簡短描述就足夠了。這表達了他對友人的隨意與無拘束,也顯示了他對人情繁忙的疲倦。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思考和內心的掙扎,表達了對名利的追求和對真實追求的思考,并且展示了他對友人的隨意與無拘束。整首詩既傳達了詩人的心情,又展現了他的思想遠見與詩人的情感。
“同師竹上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cì qí shān dé shān yǒu shū què jì fèng xiáng zhāng yǐn
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
běn yǔ dài zhēng jūn, tóng shī zhú shàng zuò.
本與戴征君,同師竹上坐。
ǒu wéi míng lì yǐn, jiǔ fèi lùn zhēn guǒ.
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
zuó rì shān xìn huí, jì shū lái zé wǒ.
昨日山信回,寄書來責我。
“同師竹上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