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高自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芭蕉高自折”全詩
境靜聞神遠,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沈。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病后游青龍寺》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后游青龍寺
病來形貌穢,齋沐入東林。
境靜聞神遠,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沉。
詩意:這首詩描寫的是唐代詩人李端在病愈后前往青龍寺游玩的情景。詩人在病中身體瘦弱不堪,形貌也不太好看,但他仍然堅持去青龍寺進行齋戒和沐浴。在這份寧靜的環境中,他感受到神跡的存在,并且他的內心對于修行的渴望更加深切。他在園中看到高射的芭蕉自折下來,大片的荷葉已經先沉落下來,這些景象使他進一步認識到生命的脆弱。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病愈后游青龍寺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和生命的深沉思考。在病痛的折磨下,詩人依舊追求修行向道的道路,他在青龍寺中感受到了超凡的神跡,這讓他對于修行的渴望更加強烈。與此同時,他在園中看到的芭蕉自折和荷葉沉落的景象,讓他對于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深的認識。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修行的深切思考和追求。
“芭蕉高自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hòu yóu qīng lóng sì
病后游青龍寺
bìng lái xíng mào huì, zhāi mù rù dōng lín.
病來形貌穢,齋沐入東林。
jìng jìng wén shén yuǎn, shēn léi xiàng dào shēn.
境靜聞神遠,身羸向道深。
bā jiāo gāo zì zhé, hé yè dà xiān shěn.
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沈。
“芭蕉高自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