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勢由來說二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敵勢由來說二三”全詩
坎壈詞場君亦滯,驅馳世路我何堪。
軍書又見紛南北,敵勢由來說二三。
淮岸西風晚更急,似傳烽火過江南。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次韻五季夷時同宿蔣山》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五季夷時同宿蔣山》是宋代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亭亭石塔寶公龕,
剩喜僧床得相談。
陷落辭場你也滯,
奔波世路我何堪。
軍書又見紛南北,
敵勢由來道二三。
淮岸西風晚更急,
如傳烽火過江南。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寫了韓元吉與友人在蔣山上同宿時的心情和感慨。他首先描述了一座高高的石塔和一個珍寶般的佛龕,形容其亭亭玉立。接著,他表達了與僧人共床而眠的欣喜之情,兩人在夜晚有了深入的對話。
然而,他也感到自己在文人辭章的辯論場中陷入苦悶,而友人也陷入同樣的困境。他們被這種繁瑣的爭辯所束縛,無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他感嘆自己在世俗的道路上奔波,不知何時才能得到解脫。
詩中還提到了軍書,暗示了南北戰事紛爭不斷。敵對勢力的沖突和紛爭由來已久,這也是作者對時局的感慨。最后,他描述了淮河岸邊西風的急促,宛如傳遞著戰火的訊息,象征著江南地區的動蕩和不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和友人的境遇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對戰亂時局的擔憂。他通過對塔和龕的描寫,表達了對高尚境界和寧靜思考的向往。然而,這種向往被現實的紛擾所打斷,使得他們難以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理想。
軍書和南北紛爭的提及,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戰亂時局的關注。他覺得戰爭帶來的動蕩和敵對勢力的威脅已經存在很久,這讓人倍感壓抑和無奈。
最后,詩人通過描寫淮岸的西風,將烽火的傳遞與江南的景色相連,給人以戰亂即將臨近的警示感。整首詩以作者的個人情感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時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現實困境和戰爭動蕩的思考和憂慮,表達了對于內心自由和安寧的追求。
“敵勢由來說二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ǔ jì yí shí tóng sù jiǎng shān
次韻五季夷時同宿蔣山
tíng tíng shí tǎ bǎo gōng kān, shèng xǐ sēng chuáng de duì tán.
亭亭石塔寶公龕,賸喜僧床得對談。
kǎn lǎn cí chǎng jūn yì zhì, qū chí shì lù wǒ hé kān.
坎壈詞場君亦滯,驅馳世路我何堪。
jūn shū yòu jiàn fēn nán běi, dí shì yóu lái shuō èr sān.
軍書又見紛南北,敵勢由來說二三。
huái àn xī fēng wǎn gèng jí, shì chuán fēng huǒ guò jiāng nán.
淮岸西風晚更急,似傳烽火過江南。
“敵勢由來說二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