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天上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成名天上回”全詩
如公希世者,自古幾人哉。
山藪詎宜去,功名看鼎來。
人間無伯樂,相馬失龍媒。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和宋永兄愛日樓見寄八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宋永兄愛日樓見寄八首》
齠齓攜書冊,
成名天上回。
如公希世者,
自古幾人哉。
山藪詎宜去,
功名看鼎來。
人間無伯樂,
相馬失龍媒。
中文譯文:
齠齓攜帶著書冊,
在天上實現名聲的回歸。
像宋永兄那樣渴望成就的人,
古往今來有幾個呢。
山藪何必離去,
功名將會到來。
人間缺少伯樂的存在,
馴馬失去了找到龍駒的媒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黃公度寫給宋永兄的一首贈詩。詩中表達了對宋永兄追求功名和成就的共鳴和祝愿。
第一句“齠齓攜書冊,成名天上回”,描述了詩人攜帶著書冊,希望在天上獲得名聲的回歸。這里的“齠齓”指的是詩人自己年幼時的形象,意味著他懷揣著少年時的夢想和抱負。
接下來的兩句“如公希世者,自古幾人哉”,表達了對宋永兄追求功名和成就的贊賞。詩人認為像宋永兄這樣渴望在世間立下功名的人,在古往今來是很少的。
第四句“山藪詎宜去,功名看鼎來”,表達了詩人對宋永兄的勸告。詩人意味著不要輕易放棄山林隱居的生活,因為功名將會到來。這里的“看鼎”是指觀察鼎足的形勢,表示將來會有機會取得功名。
最后兩句“人間無伯樂,相馬失龍媒”,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和環境的感慨。詩人認為當時的社會缺少能夠發現人才的伯樂,就像失去了找到出色馬匹的龍駒媒介一樣。這種感慨也是詩人對宋永兄在求學和追求功名之路上所面臨的困境的一種呼應和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宋永兄追求功名和成就的認同和祝愿,同時也反映了對時代環境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關注。它通過對人生追求和社會現狀的對比,表達了對理想和現實的思考和矛盾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成名天上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òng yǒng xiōng ài rì lóu jiàn jì bā shǒu
和宋永兄愛日樓見寄八首
tiáo chèn xié shū cè, chéng míng tiān shàng huí.
齠齓攜書冊,成名天上回。
rú gōng xī shì zhě, zì gǔ jǐ rén zāi.
如公希世者,自古幾人哉。
shān sǒu jù yí qù, gōng míng kàn dǐng lái.
山藪詎宜去,功名看鼎來。
rén jiān wú bó lè, xiàng mǎ shī lóng méi.
人間無伯樂,相馬失龍媒。
“成名天上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