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春歸怨曉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待春歸怨曉鐘”全詩
詩句逼人何太甚,酒徒知己信難逢。
百年夜永晝愁短,千樹紅疏綠漸濃。
尊俎班荊元不惡,試張云幕席苕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次韻宋永兄感舊五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宋永兄感舊五首》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分春色二分空,
莫待春歸怨曉鐘。
詩句逼人何太甚,
酒徒知己信難逢。
百年夜永晝愁短,
千樹紅疏綠漸濃。
尊俎班荊元不惡,
試張云幕席苕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以春色和寂靜的空虛作為意象,抒發了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思考和留戀之情。作者表示不要等到春天的歸來再怨嘆時間的流逝,而是應該珍惜當下。詩人對于自己的詩句表現出一定的自信,但也感嘆詩句能夠觸動人心的難得與稀缺。此外,詩中還借物抒懷,以百年的夜晚比喻人生中的短暫困惑,以千樹的紅與綠來描繪季節的變化。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美酒和美食的喜愛,并以此作為席間交流的契機。
賞析:
黃公度是宋代文學家,他的作品以詠史懷古和山水田園為主題,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首《次韻宋永兄感舊五首》也不例外,通過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和留戀之情。
詩中以春色和空虛作為意象,通過“三分春色二分空”來形容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作者呼喚讀者珍惜當下,不要等到春天的歸來再怨嘆時間的流逝。
接下來的兩句“詩句逼人何太甚,酒徒知己信難逢”,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詩句的自信和對能夠觸動人心的詩句的珍視。詩人深知能夠理解并欣賞自己詩句的知己難得而珍貴。
詩的后半部分以夜晚和季節的變化為背景,借物抒懷,表達了對于短暫困惑的感慨和對于季節變遷的觀察。最后兩句以酒與食物來展示作者對美食的喜愛,并以此來描繪席間的交流與樂趣。
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黃公度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對自然、人生和人情的敏感和洞察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和珍惜當下的呼喚,同時展示了作者對詩句的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愛,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莫待春歸怨曉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òng yǒng xiōng gǎn jiù wǔ shǒu
次韻宋永兄感舊五首
sān fēn chūn sè èr fēn kōng, mò dài chūn guī yuàn xiǎo zhōng.
三分春色二分空,莫待春歸怨曉鐘。
shī jù bī rén hé tài shèn, jiǔ tú zhī jǐ xìn nán féng.
詩句逼人何太甚,酒徒知己信難逢。
bǎi nián yè yǒng zhòu chóu duǎn, qiān shù hóng shū lǜ jiàn nóng.
百年夜永晝愁短,千樹紅疏綠漸濃。
zūn zǔ bān jīng yuán bù è, shì zhāng yún mù xí sháo qióng.
尊俎班荊元不惡,試張云幕席苕邛。
“莫待春歸怨曉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