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不改元負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川不改元負采”全詩
山川不改元負采,父老能言昔政猷。
襦褲疲民應枕奠,紀綱新度覺錢流。
年靈一種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賀鄭漕三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賀鄭漕三首》是宋代黃公度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對鄭漕的祝賀和贊美之情。雖然沒有提供具體的原文內容,但我將為您提供一種中文譯文,并解析詩詞的意境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子欲寬南顧憂,
繡衣曾是舊人求。
山川不改元負采,
父老能言昔政猷。
襦褲疲民應枕奠,
紀綱新度覺錢流。
年靈一種同天地,
雨露何偏十四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賀詞的形式,贊美了鄭漕,可以看出是對他的政績和才能的贊揚。
詩的開頭寫道“天子欲寬南顧憂”,這句話的意思是皇帝希望能夠消除南方人民的憂慮。這里的南顧憂可能指的是南方地區的困苦和問題,而天子的寬容則代表著他對人民的關懷和擔憂。
接下來的兩句“繡衣曾是舊人求,山川不改元負采”表達了鄭漕過去的經歷和功績。繡衣曾是舊人求,意味著鄭漕曾是一位平凡的人,但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成功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一位官員。山川不改元負采,這句話可能指的是鄭漕在擔任官職期間,對于國家山川的改善和治理,以及對于國家財政的貢獻。
接下來的兩句“父老能言昔政猷,襦褲疲民應枕奠”表達了老百姓對鄭漕的支持和稱贊。父老能言昔政猷,說明老百姓們能夠明辨是非,看到鄭漕過去的政績和貢獻。襦褲疲民應枕奠,這句話表達了鄭漕關心民生,努力為民眾解決問題,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最后兩句“紀綱新度覺錢流,年靈一種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表達了對鄭漕新的政績的祝福。紀綱新度覺錢流,意味著鄭漕在財政政策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讓錢幣流通更加順暢。年靈一種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這里描繪了鄭漕的才能和魅力如同天地靈動,他的作為和恩澤如同雨露滋潤著整個國家,不偏不倚地影響著各個地方。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贊美鄭漕的政績和才華,表達了對他的祝賀和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國家繁榮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
“山川不改元負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zhèng cáo sān shǒu
賀鄭漕三首
tiān zǐ yù kuān nán gù yōu, xiù yī céng shì jiù rén qiú.
天子欲寬南顧憂,繡衣曾是舊人求。
shān chuān bù gǎi yuán fù cǎi, fù lǎo néng yán xī zhèng yóu.
山川不改元負采,父老能言昔政猷。
rú kù pí mín yīng zhěn diàn, jì gāng xīn dù jué qián liú.
襦褲疲民應枕奠,紀綱新度覺錢流。
nián líng yī zhǒng tóng tiān dì, yǔ lù hé piān shí sì zhōu.
年靈一種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
“山川不改元負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