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滄溟歸路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望滄溟歸路遙”全詩
隔江人散虛分米,十里津喧蜑趁潮。
夕照含山心悄愴,西風動地鬢飄蕭。
低頭自笑微官縛,東望滄溟歸路遙。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秋城晚望》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城晚望》是宋代詩人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秋天夜晚城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
斷續悲笳起麗譙,
冥冥晚色四山椒。
隔江人散虛分米,
十里津喧蜑趁潮。
夕照含山心悄愴,
西風動地鬢飄蕭。
低頭自笑微官縛,
東望滄溟歸路遙。
詩意和賞析:
《秋城晚望》以秋天的夜晚城市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一系列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自由的渴望。整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為線索,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呼應詩人的情感。
詩的開頭描述了悲涼的笳聲在夜空中斷斷續續地響起,這種悲音使人聯想到秋天的凋零和寂寥。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夜色將城市籠罩,四周的山巒如同四川椒一般隱約可見,給人一種冥冥中的感覺。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壓抑和孤獨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在第三、四兩句中,詩人通過描繪隔江相望的人們散去,仿佛他們只是虛幻的分米,十里津渡上的喧囂在潮水的沖擊下消散。這里的景象象征著人們的離去和消失,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
夕照含山的描寫在第五、六兩句中展開,夕陽的余輝映照著山巒,給人一種心靈的悄然凄涼之感。西風吹動著大地,詩人的鬢發隨風飄揚,這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不安。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自嘲地低頭自笑,感嘆自己微不足道的官職束縛著他,使他無法追求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東望遠方的滄海,回歸的路途遙遠而艱難。這里揭示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現實局限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和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秋夜城市景象的描繪,以及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達,傳遞了一種孤寂和追求自由的意境。黃公度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將自己的心境融入到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自由的情感體驗。
“東望滄溟歸路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chéng wǎn wàng
秋城晚望
duàn xù bēi jiā qǐ lì qiáo, míng míng wǎn sè sì shān jiāo.
斷續悲笳起麗譙,冥冥晚色四山椒。
gé jiāng rén sàn xū fēn mǐ, shí lǐ jīn xuān dàn chèn cháo.
隔江人散虛分米,十里津喧蜑趁潮。
xī zhào hán shān xīn qiāo chuàng, xī fēng dòng dì bìn piāo xiāo.
夕照含山心悄愴,西風動地鬢飄蕭。
dī tóu zì xiào wēi guān fù, dōng wàng cāng míng guī lù yáo.
低頭自笑微官縛,東望滄溟歸路遙。
“東望滄溟歸路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