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與滂沱一解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乞與滂沱一解頤”全詩
朝廷無事政刑簡,天地何心嶺海饑。
絕徼難逢霖雨手,隱憂先到老農眉。
誰能鞭策臥龍起,乞與滂沱一解頤。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秋旱祈雨》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旱祈雨》
詩意:
《秋旱祈雨》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旱情,表達了人們對于雨水的渴望和對天地的無奈。詩中呼吁政府能夠重視農民的困境,希望有人能夠鞭策當政者采取行動,為大地帶來滂沱的雨水,解救人們的困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旱的景象,凸顯了大地干旱、人們饑渴的困境。描寫中提到"萬頃膏腴欲圻龜",形象地表現出大地干裂的景象,寓意著干旱的嚴重程度。而"禱祠曾不補毫厘"一句則表達了人們為了祈雨而進行的祭祀活動,但似乎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詩中還呼應了朝廷的政治狀況,"朝廷無事政刑簡"一句暗示當時朝廷的政務相對較為清明,政令簡化。然而,"天地何心嶺海饑"表達了天地間的無情,無法關注到人們的困境。這種無奈的情感通過"絕徼難逢霖雨手,隱憂先到老農眉"得到進一步強調,詩人表達了對農民困境的關切和憂慮。
最后兩句"誰能鞭策臥龍起,乞與滂沱一解頤"則是詩人的呼吁和希望。他希望有人能夠像鞭策臥龍一樣,引發政治的改革和行動,為農民帶來滂沱的雨水,解救他們的困境。這凸顯了詩人對于政府能夠關注民生、解決問題的期望。
《秋旱祈雨》通過對干旱景象的描繪和對政治狀況的借喻,表達了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政府的期望。詩人通過描寫自然現象,抒發自己對社會問題的關切,呼吁行動起來,關注農民的苦難,為大地帶來滂沱的雨水,帶來希望和喜悅。
“乞與滂沱一解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àn qí yǔ
秋旱祈雨
wàn qǐng gāo yú yù qí guī, dǎo cí céng bù bǔ háo lí.
萬頃膏腴欲圻龜,禱祠曾不補毫厘。
cháo tíng wú shì zhèng xíng jiǎn, tiān dì hé xīn lǐng hǎi jī.
朝廷無事政刑簡,天地何心嶺海饑。
jué jiǎo nán féng lín yǔ shǒu, yǐn yōu xiān dào lǎo nóng méi.
絕徼難逢霖雨手,隱憂先到老農眉。
shuí néng biān cè wò lóng qǐ, qǐ yǔ pāng tuó yī jiě yí.
誰能鞭策臥龍起,乞與滂沱一解頤。
“乞與滂沱一解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