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聲風便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樹聲風便旋”全詩
天入平蕪闊,山含宿靄低。
樹聲風便旋,野色晚凄迷。
容易營生事,秋田稻欲齊。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倚薄》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倚薄》是宋代詩人黃公度的作品。該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茅檐供倚薄,
藜杖費扶攜。
天入平蕪闊,
山含宿靄低。
樹聲風便旋,
野色晚凄迷。
容易營生事,
秋田稻欲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茅檐下倚著細薄的竹篾,手扶著藜杖為景,描繪了一個詩人在自然環境中的閑適姿態。茅檐是茅草覆蓋的房頂,薄如蟬翼,倚靠在茅檐下,可以想象詩人在其中享受寧靜的時光。藜杖是一種用來扶身行走的簡單工具,費力地扶持著自己。通過這兩個景物,詩人表達了自己在自然中的倚靠和依賴,同時也映射出人們在生活中需要依靠和支撐的現實。
接著,詩人描述了天空廣闊平靜,山巒中彌漫著宿靄。平蕪闊的天空給人以寧靜和寬廣之感,而山巒低迷處卻籠罩著宿靄,增添了一絲神秘和朦朧之美。這種景象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變幻和多樣性。
下一句描述了樹木的聲音隨風旋轉,野色在傍晚變得朦朧而迷離。樹木發出的聲音隨著風的吹拂而旋轉,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的感覺。而野外的景色在傍晚時分逐漸失去清晰度,呈現出一種凄美而神秘的氛圍。
最后兩句描繪了生活瑣事和農田的景象。容易營生事意味著生活的瑣碎和繁忙,而秋田即指農田,稻欲齊則是指秋田即將豐收。這兩句表達了生活的忙碌和農田的季節特征,與前文描繪的自然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悟和生活的思考。它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多樣性,并通過對比生活瑣事和農田景象,凸顯了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渴望融入自然和追求寧靜的心理。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心靈上的觸動。
“樹聲風便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báo
倚薄
máo yán gōng yǐ báo, lí zhàng fèi fú xié.
茅檐供倚薄,藜杖費扶攜。
tiān rù píng wú kuò, shān hán sù ǎi dī.
天入平蕪闊,山含宿靄低。
shù shēng fēng biàn xuán, yě sè wǎn qī mí.
樹聲風便旋,野色晚凄迷。
róng yì yíng shēng shì, qiū tián dào yù qí.
容易營生事,秋田稻欲齊。
“樹聲風便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