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路到清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路到清襟”全詩
庭虛延遠吹,檐敞受繁陰。
休吏簾初下,忘懷機自沉。
人間足塵土,無路到清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和章守三詠·右清心堂》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章守三詠·右清心堂》
朝代:宋代
作者:黃公度
千里有馀刃,一堂聊賞心。
庭虛延遠吹,檐敞受繁陰。
休吏簾初下,忘懷機自沉。
人間足塵土,無路到清襟。
中文譯文:
千里之外仍有余馀之刃,一室中可以盡情陶醉于內心。
庭院的空曠延綿,微風吹拂,屋檐寬敞,接納著繁密的陰影。
官員們已經放下了簾幕,心思沉浸其中,忘卻了外界的紛擾。
塵土撲面而來,世間的塵埃無法觸及內心的清凈,無法通往內心的純潔之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自在的畫面,詩人通過對清心堂的描繪,抒發了對清凈心境的向往和追求。在這個紛擾的塵世中,清心堂成為了他心靈的避風港,使他能夠遠離喧囂和煩惱,沉浸于內心的寧靜之中。庭院的空曠和微風的吹拂,使得他的心靈得以舒展和放松,屋檐的寬敞接納著繁密的陰影,為他提供了一片清涼的遮蔽。詩中提到的官員放下簾幕,忘卻世事,表達了對于追求心靈寧靜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意識到,現實世界的塵埃無法觸及內心的清凈,無法真正通往內心的凈土。這是對世俗之困擾的感慨,同時也是對心靈追求的堅持。
賞析:
《和章守三詠·右清心堂》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內心寧靜的渴望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通過對清心堂的描繪,詩人展現了一種對心靈凈化的追求,表達了對煩惱和紛擾的厭倦。詩中的意象生動而質樸,庭院的空曠和微風的吹拂,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受,清心堂成為了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然而,詩人也坦然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完美,世間的塵埃依然存在,無法真正觸及內心的清凈。這種矛盾的存在使得詩詞更加豐富和深刻,展示了詩人對于內心追求的堅持和現實的無奈。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復雜的情感,通過對清心堂的描寫,給人以寧靜、舒適和希望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無路到清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shǒu sān yǒng yòu qīng xīn táng
和章守三詠·右清心堂
qiān lǐ yǒu yú rèn, yī táng liáo shǎng xīn.
千里有馀刃,一堂聊賞心。
tíng xū yán yuǎn chuī, yán chǎng shòu fán yīn.
庭虛延遠吹,檐敞受繁陰。
xiū lì lián chū xià, wàng huái jī zì chén.
休吏簾初下,忘懷機自沉。
rén jiān zú chén tǔ, wú lù dào qīng jīn.
人間足塵土,無路到清襟。
“無路到清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