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學無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個個學無為”全詩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謁守凈禪師》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守凈禪師》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佛教修行者的境界,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和虛無的心境。
詩詞中的“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表達了佛教中修行者的特質。十方是佛教中指示無邊無際的空間,而“同聚會”則暗示了修行者們相聚于此,彼此交流體悟。詩中的“學無為”指的是修行者學習無為之道,即放下執著和欲望,達到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接下來的兩句“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表達了修行者對佛法的追求和歸屬感。修行者將佛法視為自己的選擇,將心靈置空,最終能夠達到心境的歸屬和超脫。
整首詩詞以平和的語調和簡練的表達展示了佛教修行者追求超越塵世的境界。通過描繪修行者們在寧靜與無為中聚會、學習,并將心靈與佛法相融合,詩詞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越的意境。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方式,通過寥寥數語傳達出修行者們在佛法中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同時,詩中運用了佛教的象征符號和修行理念,給人一種超越日常瑣碎和浮躁的感受。通過欣賞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寧靜和超脫之美,進而啟發對人生和自我修行的思考。
“個個學無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shǒu jìng chán shī
謁守凈禪師
shí fāng tóng jù huì, gè gè xué wú wéi.
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cǐ shì xuǎn fú chǎng, xīn kōng jí dì guī.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個個學無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