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飽溪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閩越飽溪山”全詩
驛行仍怯嶺,舟駛復憂灘。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戰殘。
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戀。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題金沙驛》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金沙驛》是宋代黃公度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以及他對旅途中的一處茅店的依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閩越飽溪山,何如蜀道難。
驛行仍怯嶺,舟駛復憂灘。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戰殘。
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戀。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旅行經歷為主線,展現出作者在旅途中所面臨的險阻和艱難。首句提到“閩越飽溪山”,描繪了作者經過的山嶺峻峭、景色秀麗,與蜀道的艱險相比,仍然顯得不足為道。接著,詩中提到驛站和舟行,表達了作者在旅行過程中對于山嶺和河灘的恐懼和困苦。行李的提及暗示了作者旅途漫長,已到了秋天的盡頭,而居民的百戰殘破則暗示了戰亂頻發的時代背景。
最后兩句“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戀”,表現了作者對茅店的依戀之情。這里的“茅店”象征了一種簡樸、安靜的生活環境,與作者在旅途中所遭受的艱辛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在茅店中投宿,感受到了一種安穩和寧靜,因此產生了對茅店的依戀之情。這種依戀可能不僅僅是對物質環境的向往,更可能是對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作者對于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題金沙驛》通過描繪旅途中的困苦和對茅店的依戀,抒發了作者對于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世俗紛擾的厭倦之情。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宋代社會戰亂頻發的現實背景,以及旅行帶來的種種困苦和不便。
“閩越飽溪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īn shā yì
題金沙驛
mǐn yuè bǎo xī shān, hé rú shǔ dào nán.
閩越飽溪山,何如蜀道難。
yì xíng réng qiè lǐng, zhōu shǐ fù yōu tān.
驛行仍怯嶺,舟駛復憂灘。
xíng lǐ sān qiū miǎo, jū mín bǎi zhàn cán.
行李三秋杪,居民百戰殘。
jīn xiāo tóu sù chù, máo diàn yǐ céng liàn.
今宵投宿處,茅店倚層戀。
“閩越飽溪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