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行人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行人少”全詩
未能捐俗累,不敢憚嚴程。
落日行人少,空山獨鳥鳴。
離愁似春草,觸處便能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離臨安》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離臨安》是宋代詩人黃公度的作品。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細雨從江城中飄灑,
潮水回漲江水變得清澈。
我未能擺脫塵世的紛擾,
卻不敢輕慢對嚴格的修行。
夕陽西下,行人寥寥無幾,
空山中只有孤零雀鳥在鳴唱。
離愁猶如春天的草芽,
只需輕觸一處,便能涌現。
詩意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開臨安的情景。詩人描述了細雨從江城中飄灑,江水清澈,潮水回漲的景象。他表達了自己對塵世紛擾的不滿,同時又對修行的嚴格要求心存敬畏。夕陽西下,行人寥寥無幾,空山中只有孤零雀鳥在鳴唱,給人一種靜謐和寂寞的感覺。詩人通過比喻,將離愁比作春草,觸動一處即生發,表達了內心深處的離愁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離愁之情。細雨、潮水、夕陽、空山和獨鳥等形象的運用,給人一種幽靜、蕭瑟的感覺,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詩人以離愁比作春草,表達了離別之痛的瞬間即刻,觸動即生的情感。整首詩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所表達的情感。
“落日行人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lín ān
離臨安
xì yǔ chū jiāng chéng, cháo huí jiāng zhèng qīng.
細雨出江城,潮回江正清。
wèi néng juān sú lèi, bù gǎn dàn yán chéng.
未能捐俗累,不敢憚嚴程。
luò rì xíng rén shǎo, kōng shān dú niǎo míng.
落日行人少,空山獨鳥鳴。
lí chóu shì chūn cǎo, chù chù biàn néng shēng.
離愁似春草,觸處便能生。
“落日行人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