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協以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然后協以律”全詩
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
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原序: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
昔年種柳:此處引語出自庾信《枯樹賦》,故事則在《世說新語》,“〔東晉〕桓公北征,經金城,前為瑯琊王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姜夔二十三歲時,曾游安徽合肥,與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識,時日一長,往來酬唱,情投意合。無奈客子行色匆匆,終有一別。后來,作者屢次到合肥與二女相會,情意愈濃。光宗紹熙二年,作者再次來到合肥,但不久就離去了,這首詞大概作于離去之時,以寄托對二女的無盡眷念之情。
題序中所謂“桓大司馬”指桓溫。而題序中所引 “昔年種柳”以下六句 ,均出庾信《枯樹賦》,按此詞是惜別言情之作,而題序中只言柳樹,一來合肥的街巷都種柳樹,因此作者寫的有關合肥的情詞,多借柳樹發感。二來作者故意為之,以掩飾其孤寂之懷。
上半闋是詠柳。開頭說,春已深,柳絮吹盡,柳陰濃綠 。這正是合肥巷陌情況。“遠浦”二句點出行人乘船離去 。“閱人”數句又回到說柳。長亭(古人送別之地)邊,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無動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自己惜別的深情。這半闋詞用筆不即不離,寫合肥,寫離去,寫惜別,而表面上卻都是以柳貫串,借做襯托。
下半闋是寫自己與情侶離別后的戀慕之情 。“日暮”三句寫離開合肥后依戀不舍。唐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別時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見”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侶之意。
“韋郎”二句用唐韋皋事。韋皋游江夏,與女子玉簫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定數年后來娶。后來諾言成空,玉簫絕食而死(《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
這兩句是說,當臨別時,自己向情侶表示,不會象韋皋那樣“忘得玉環分付”,自己必將重來的。下邊“第一”兩句是情侶叮囑之辭。她還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歸來 ,否則“怕紅萼無人為主”。因為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其情甚篤,其辭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離愁難剪作結。這半闋詞寫自己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凄愴纏綿。陳廷焯評此詞云:“哀怨無端,無中生有,海枯石爛之情。”(《詞則·大雅集》卷三)可謂的評。
姜夔少時學詩取法黃庭堅,后來棄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將江西詩派作詩之藝術手法運用于詞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悅,傷離怨別,本是唐宋詞中常見的內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詞則與眾不同。他屏除秾麗,著筆淡雅,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迴環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溫、韋,不同于晏、歐,也不同于小山、淮海,這是極值得玩味的。
“然后協以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tíng yuàn màn jiàn chuī jǐn
長亭怨慢·漸吹盡
yú pō xǐ zì zhì qǔ.
余頗喜自制曲。
chū shuài yì wèi cháng duǎn jù, rán hòu xié yǐ lǜ, gù qián hòu què duō bù tóng.
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
huán dà sī mǎ yún:" xī nián zhǒng liǔ, yī yī hàn nán.
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jīn kàn yáo luò, qī chuàng jiāng tán: shù yóu rú cǐ, rén hé yǐ kān?" cǐ yǔ yú shēn ài zhī.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愛之。
jiàn chuī jǐn, zhī tóu xiāng xù, shì chù rén jiā, lǜ shēn mén hù.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yuǎn pǔ yíng huí, mù fān líng luàn xiàng hé xǔ? yuè rén duō yǐ, shuí dé shì cháng tíng shù? shù ruò yǒu qíng shí, bú huì dé qīng qīng rú cǐ! rì mù, wàng gāo chéng bú jiàn, zhī jiàn luàn shān wú shù.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
wéi láng qù yě, zěn wàng dé yù huán fēn fù: dì yī shì zǎo zǎo guī lái, pà hóng è wú rén wéi zhǔ.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suàn kōng yǒu bìng dāo, nán jiǎn lí chóu qiān lǚ.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然后協以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