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西一水曲通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橋西一水曲通村”全詩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次石湖書扇韻》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石湖書扇韻》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詩人以石湖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美麗的村莊景象,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橋西一條曲折通向村莊的小水流,水面上漂浮著翠綠的浮萍,留下了清晰的痕跡。詩人家住石湖,但卻很少有人來訪,像藕花一樣多處開放,門戶總是關閉著。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田園的畫面。石湖清幽寧靜,水流曲折蜿蜒,村莊被濃密的藕花環繞,形成了一種寧靜美麗的景象。詩人以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的意境清新樸素,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水流曲折、浮萍綠痕、藕花開放,都是作者感受到的對家鄉的深情厚意。詩人以石湖為背景,表達了他對故鄉鄉村生活的眷戀和向往,展現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理念。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意境的深遠和情感的傳達。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生活和山水田園的向往。詩中的橋、水、萍、藕等形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美好的世界,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與喜悅。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橋西一水曲通村,
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處別開門。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姜夔對家鄉鄉村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對寧靜、恬淡生活的向往。這種對自然和故鄉的熱愛與思念,使得這首詩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和美好的意境。
“橋西一水曲通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shí hú shū shàn yùn
次石湖書扇韻
qiáo xī yī shuǐ qū tōng cūn, àn gé fú píng lǜ yǒu hén.
橋西一水曲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jiā zhù shí hú rén bú dào, ǒu huā duō chù bié kāi mén.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橋西一水曲通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