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下孤城下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記得下孤城下路”全詩
記得下孤城下路,白云依舊兩三篷。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下孤城》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孤城》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居住在竹籬圍起的孤城之中的景象,周圍是稀疏的楊柳,微風吹拂著。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下過這座孤城時的路途,白云依然飄蕩在空中,還可以看到兩三個帆篷。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家多住竹籬中,
楊柳疏疏尚帶風。
記得下孤城下路,
白云依舊兩三篷。
這首詩所表達的詩意是詩人回憶過去的經歷和心境。詩中的“竹籬”和“孤城”都給人一種幽靜、隱蔽的感覺,暗示著詩人身處一種離群索居的狀態。楊柳的疏疏影影,帶有微風,給整個環境增添了一絲涼爽和寧靜的氛圍。
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下過孤城時的路途,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景象。白云仍然在天空中自由飄蕩,象征著寬廣的天地和自由自在的心靈。兩三個帆篷的出現,可能是詩人想象中的遠行船只,增加了詩歌的遙遠感和渴望。
這首詩通過描繪孤城中的景象和詩人的回憶,傳達了一種思鄉之情和對自由的向往。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同時也表達了對遠方的向往和對自由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淡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記得下孤城下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gū chéng
下孤城
rén jiā duō zhù zhú lí zhōng, yáng liǔ shū shū shàng dài fēng.
人家多住竹籬中,楊柳疏疏尚帶風。
jì de xià gū chéng xià lù, bái yún yī jiù liǎng sān péng.
記得下孤城下路,白云依舊兩三篷。
“記得下孤城下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