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應道義略唐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應道義略唐虞”全詩
責望要須精舉業,未應道義略唐虞。
分類:
作者簡介(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送千二十侄五首》李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千二十侄五首》是宋代詩人李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李呂對他的侄子的祝福和期望。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賢哉東道世崇儒,
愛子尤專擇楷模。
責望要須精舉業,
未應道義略唐虞。
譯文:
啊,這位賢德的東道主生活在崇尚儒學的時代,
他特別鐘愛自己的子侄,尤其挑選了楷模。
他期望侄子能夠嚴謹地從事自己的事業,
并且未來要遵循唐虞時代的道義準則。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李呂對他的侄子的期望和祝福。他贊美了東道主,即他的祖國和時代,因為他們非常尊崇儒學,這代表了高尚的道德和價值觀。李呂將自己的侄子比作東道主所鐘愛的楷模,即在品德和行為上具有杰出榜樣的人。他希望侄子能夠努力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從事一項有價值的事業。他還期望侄子能夠繼承古代傳統的道德準則,如唐朝和虞舜時代的倫理道義,以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東道主、侄子和古代傳統道德的贊美,展現了李呂對家族后代的期望和教誨。他認為儒家思想的崇尚和傳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代表了一種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道德準則。他希望侄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選擇正確的楷模,以此作為自己成長的榜樣。他強調責任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并希望侄子能夠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最后,他提到了唐虞時代的道義準則,這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典范,希望侄子能夠繼承這些傳統,以塑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侄子的期望和教誨,展示了作者對儒家價值觀和傳統道德的重視。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家族觀念和對后代的期許,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儒學和道德的重視與推崇。
“未應道義略唐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qiān èr shí zhí wǔ shǒu
送千二十侄五首
xián zāi dōng dào shì chóng rú, ài zǐ yóu zhuān zé kǎi mó.
賢哉東道世崇儒,愛子尤專擇楷模。
zé wàng yào xū jīng jǔ yè, wèi yīng dào yì lüè táng yú.
責望要須精舉業,未應道義略唐虞。
“未應道義略唐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