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非惡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聞雞非惡聲”全詩
信知酹月意,與此同條生。
分類: 酹月
作者簡介(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和邑宰張元若酹月亭詩四首》李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邑宰張元若酹月亭詩四首》是宋代詩人李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表達古人的豪情壯志為主題,同時融入了對于雞鳴和酹月的寓意的思考。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人有大志,
聞雞非惡聲。
信知酹月意,
與此同條生。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古人的宏大志向。詩人提到,古人之所以早起并不是因為討厭雞鳴聲音,而是出于對追求理想的決心和勇氣。他認為,古人清楚地理解了酹月(古代祭祀儀式中用酒祭月的意義),并與這種追求共同生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人的行為和信念的描繪,傳達了壯志豪情和追求理想的主題。詩中的"大志"指的是古人的遠大抱負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為之奮斗,不畏艱難困苦。"聞雞非惡聲"表明古人早起并不是因為對雞鳴聲的厭惡,而是出于對于追求理想的熱誠之心。這種態度和行為彰顯了古人的勇氣和決心。
詩中提到的"酹月"指的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用酒祭月的習俗。詩人認為古人對于酹月儀式的理解并不是簡單的形式,而是對于追求卓越和高尚境界的象征。他們深刻理解酹月的意義,并將這種追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兩句"信知酹月意,與此同條生"表達了詩人對古人理念的認同和共鳴。他相信古人的志向和自己的追求是相通的,他們都追求高尚的境界和追尋人生的真諦。詩人通過這首詩向讀者傳遞了對于理想和追求的思考和鼓舞。
這首詩詞通過對古人豪情壯志的表達,以及對雞鳴和酹月寓意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對于人生追求的熱愛。它鼓舞人們追求理想,追求卓越,并在追求中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聞雞非惡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ì zǎi zhāng yuán ruò lèi yuè tíng shī sì shǒu
和邑宰張元若酹月亭詩四首
gǔ rén yǒu dà zhì, wén jī fēi è shēng.
古人有大志,聞雞非惡聲。
xìn zhī lèi yuè yì, yǔ cǐ tóng tiáo shēng.
信知酹月意,與此同條生。
“聞雞非惡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