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覺蹉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對覺蹉跎”全詩
每見先鳴早,常驚后進多。
獨居方寂寞,相對覺蹉跎。
不是通家舊,頻勞文舉過。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贈趙神童》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趙神童
圣朝殊漢令,
才子少登科。
每見先鳴早,
常驚后進多。
獨居方寂寞,
相對覺蹉跎。
不是通家舊,
頻勞文舉過。
詩詞的中文譯文:
給趙神童的贈詩
在這盛世的朝代,你是出類拔萃的才子,
很早就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每次見到你,都能聽到你先發出的聲音,
常常會驚訝后來居上的人很多。
你獨居的時候感到孤寂,
與你相對的人也覺得時光虛度。
雖然我們并非同一個家族,
但經過頻繁的文舉考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端的作品,寫給一個名叫趙神童的年輕才子。詩中描繪了趙神童在科舉考試中的優異表現,以及他獨自居住時的寂寞和與他人錯過的時光。通過這首詩,作者表達了對趙神童努力奮斗的贊賞,并反思了自己在文舉考試上的不如意。
這首詩從趙神童的成就開始,他在圣朝時代脫穎而出,在科舉考試中很早就有出色的表現。詩中描述了每次見到趙神童時聽到他先發出的聲音,以及驚訝后來者居多的情景。這表明趙神童的才華和能力超群,為他贏得了早早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其他人則常常落后。
隨后,詩人描繪了趙神童孤獨的生活和與人的相對。獨居的趙神童感到寂寞,與他交往的人也感覺時光虛度,似乎互相錯過了很多。詩人通過對趙神童的描寫,傳達了他對趙神童努力奮斗的欽佩和尊重,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文舉考試上的失利。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趙神童的才華和他在科舉考試中的成就。通過對他孤獨的描繪,詩人反思了自己在文舉考試上的努力是否不足。這首詩深刻地揭示了科舉考試制度下的競爭激烈和才子們的苦惱,同時也表達了對趙神童的欽佩和對他努力的贊賞。
“相對覺蹉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ào shén tóng
贈趙神童
shèng cháo shū hàn lìng, cái zǐ shǎo dēng kē.
圣朝殊漢令,才子少登科。
měi jiàn xiān míng zǎo, cháng jīng hòu jìn duō.
每見先鳴早,常驚后進多。
dú jū fāng jì mò, xiāng duì jué cuō tuó.
獨居方寂寞,相對覺蹉跎。
bú shì tōng jiā jiù, pín láo wén jǔ guò.
不是通家舊,頻勞文舉過。
“相對覺蹉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