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妨太傅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妨太傅譏”全詩
已得群公祖,終妨太傅譏。
路長人反顧,草斷燕回飛。
本是江南客,還同衣錦歸。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義興元少府》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義興元少府》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逢君惠連第,初命便光輝。
已得群公祖,終妨太傅譏。
路長人反顧,草斷燕回飛。
本是江南客,還同衣錦歸。
詩意:
這首詩詞是李端送別義興元少府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少府在仕途上獲得榮耀和成功的祝福,但也表達了對他未來可能遭遇的挑戰和嫉妒的擔憂。詩人用富有意象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和少府的歸鄉之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離別的情感和人生的變遷。首節表達了對少府初次擔任重要職務的祝賀,預示著他的前途光明。第二節則表達了對群公祖(指官僚階層)的稱贊和祝福,但也提到了可能遭到太傅(指高級官員)的諷刺和嫉妒。這種對后進者的阻礙與嫉妒是唐代官場中常見的現象。
第三節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少府離開時回頭望的情景,路途漫長,而他的成功也可能引來別人的嫉妒和阻礙,暗示了少府前途的不確定性和困難。最后一節表明少府原本是江南的游子,如今卻要身著錦衣歸鄉,暗示他從官場歸來后將面臨的生活和身份的變化。
整首詩詞通過對離別與歸鄉的描寫,展示了唐代官場的復雜和世事變遷的無常。李端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官場中的競爭與阻礙,以及個體在官場中的變遷和掙扎。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隱喻,傳達了詩人對少府的祝福和對官場現實的思考。
“終妨太傅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ì xīng yuán shào fǔ
送義興元少府
féng jūn huì lián dì, chū mìng biàn guāng huī.
逢君惠連第,初命便光輝。
yǐ dé qún gōng zǔ, zhōng fáng tài fù jī.
已得群公祖,終妨太傅譏。
lù cháng rén fǎn gù, cǎo duàn yàn huí fēi.
路長人反顧,草斷燕回飛。
běn shì jiāng nán kè, hái tóng yī jǐn guī.
本是江南客,還同衣錦歸。
“終妨太傅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