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惜頹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志士惜頹顏”全詩
此日一相見,明朝還掩關。
幽人愛芳草,志士惜頹顏。
歲晏不我棄,期君在故山。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臥病別鄭錫》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臥病別鄭錫》是唐代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病臥床,樂觀對待病痛,同時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病來喜無事,
多臥竹林間。
此日一相見,
明朝還掩關。
幽人愛芳草,
志士惜頹顏。
歲晏不我棄,
期君在故山。
詩中的詩意是詩人在病榻上,心情歡快,覺得這個時候無事可做,可以在竹林中多臥一些時光。他欣喜地想到了與友人鄭錫的約定,希望能在明天再次見面。詩人把自己比作幽靜的人,喜歡美麗的芳草,而把鄭錫比作志士,對他的衰老頹廢的容顏表示不舍。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希望與鄭錫年復一年地相處,期望多年后仍能在故鄉相見的愿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病痛的樂觀態度,同時展示了他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通過描繪詩人身處竹林、欣賞芳草,以及和友人的別離,詩人成功地表達了樂觀向上的情緒和對友情的真摯感受。這首詩詞展現出唐代士人的情懷和有識之士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對歲月變遷的思考。
“志士惜頹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ò bìng bié zhèng xī
臥病別鄭錫
bìng lái xǐ wú shì, duō wò zhú lín jiān.
病來喜無事,多臥竹林間。
cǐ rì yī xiāng jiàn, míng cháo hái yǎn guān.
此日一相見,明朝還掩關。
yōu rén ài fāng cǎo, zhì shì xī tuí yán.
幽人愛芳草,志士惜頹顏。
suì yàn bù wǒ qì, qī jūn zài gù shān.
歲晏不我棄,期君在故山。
“志士惜頹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