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宋人應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宋人應少”全詩
過宋人應少,游梁客獨愁。
鳥翻千室暮,蟬急兩河秋。
仆本無媒者,因君淚亦流。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王少府游河南》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少府游河南》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馬卿方失意,東去謁諸侯。
過宋人應少,游梁客獨愁。
鳥翻千室暮,蟬急兩河秋。
仆本無媒者,因君淚亦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員(馬卿)失意之際,前往拜訪南方各國諸侯的情景。在他的旅途中,途經宋國的時候,可以預見的是他受到的款待將會較少,這讓他感到孤獨和憂愁。詩中還描繪了鳥兒在傍晚時分飛回千家萬戶的景象,蟬在秋天的兩岸急促鳴叫的情景。詩的結尾表達了作者自己作為一個平凡人,沒有權勢和關系,只能隨波逐流,與馬卿一同流淚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馬卿游歷的景象,表達了人生的無奈和孤獨。詩中的景物描寫充滿了秋天的哀愁,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馬卿失意,東征諸侯,旅途中的孤獨感和心境的消沉在詩中得到了生動的描繪。作者通過對鳥兒歸巢和蟬鳴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馬卿的孤獨和無助。最后,作者以自己無法給予幫助的身份,與馬卿一同流淚,表達了對他的同情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了人生的辛酸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同情和關懷。它讓讀者感受到了離散和孤獨的情緒,同時也呈現了作者對友人的真摯情感。整首詩詞以一種含蓄而深沉的方式傳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友情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之感。
“過宋人應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shào fǔ yóu hé nán
送王少府游河南
mǎ qīng fāng shī yì, dōng qù yè zhū hóu.
馬卿方失意,東去謁諸侯。
guò sòng rén yīng shǎo, yóu liáng kè dú chóu.
過宋人應少,游梁客獨愁。
niǎo fān qiān shì mù, chán jí liǎng hé qiū.
鳥翻千室暮,蟬急兩河秋。
pū běn wú méi zhě, yīn jūn lèi yì liú.
仆本無媒者,因君淚亦流。
“過宋人應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