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俱凄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楓葉俱凄怨”全詩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銷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聲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鈿狼藉,淚痕凝面。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寄興、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
分類: 賀新郎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 ,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模式極為相似。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張世南《游宦紀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 ,予求牒四明,嘗賦《賀新郎》與一老娼。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 。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賀新郎》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 ,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現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 。“說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 ,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呢?
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 。“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虛間實 ,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香紅尚軟”,借指當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可是一經“京塵 ”的鋪墊 ,就變得凄艷入骨 。句中連用“ 曾”、“空”、“尚”三個虛字轉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 。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 ,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 ,請纓無路”的痛苦 ,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如今一個是應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 ,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情實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用瑣筆描出。“樓低不放珠簾卷”(不放,不讓之意 ),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 。“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可是詞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 。“人道”三句,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淺”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 ,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焦琴”,即“焦尾琴 ”,喻指良材之被毀棄。《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 。”“紈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 ,報國無門的悲慨。“莫鼓”二句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謫宦九江的青衫司馬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 ,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 ,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精當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 ,寸心遠”,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是非常精彩的結筆。真正的志士永遠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實,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奮發前行,去實現他澄清四海、匡復天下的理想。
“楓葉俱凄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xīn láng
賀新郎
lǎo qù xiàng rú juàn.
老去相如倦。
xiàng wén jūn shuō shì, ér jīn zěn shēng xiāo qiǎn.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yī mèi jīng chén céng rǎn chù, kōng yǒu xiāng hóng shàng ruǎn.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liào bǐ cǐ hún xiāo cháng duàn.
料彼此、魂銷腸斷。
yī zhěn xīn liáng mián kè shè, tīng wú tóng shū yǔ qiū shēng chàn.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聲顫。
dēng yūn lěng, jì chū jiàn.
燈暈冷,記初見。
lóu dī bù fàng zhū lián juǎn.
樓低不放珠簾卷。
wǎn zhuāng cán cuì diàn láng jí, lèi hén níng miàn.
晚妝殘、翠鈿狼藉,淚痕凝面。
rén dào chóu lái xū tì jiǔ, wú nài chóu shēn jiǔ qiǎn.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dàn jì xìng jiāo qín wán shàn.
但寄興、焦琴紈扇。
mò gǔ pí pá jiāng shàng qū, pà dí huā fēng yè jù qī yuàn.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yún wàn dié, cùn xīn yuǎn.
云萬疊,寸心遠。
“楓葉俱凄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