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向東山起謝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必向東山起謝安”全詩
要令鄰敵尊裴度,必向東山起謝安。
一品千齡靈壽杖,五公四世進賢冠。
功成裂地封留了,卻趁赤松盟未寒。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代壽韓平原》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壽韓平原》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人物韓平原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功業與名聲的思考和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
代替韓平原壽命長,世事變幻難以琢磨。十年來我只是旁觀者,目睹風云的興衰起伏。若要使鄰敵羨慕裴度,必須在東山上效法謝安。韓平原被賜予了帝王的權杖,他家族中的五位賢才被封為四世進士。取得了功業后,他選擇留在了裂地封留之地,而不是急于加入赤松盟。
詩意和賞析:
《代壽韓平原》通過描繪韓平原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功成名就與權勢的思考。詩中提到的韓平原是一個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和不平凡的經歷。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描述了這位英雄的傳奇經歷,從而抒發了自身對于成功和名利的獨立思考。
詩詞中的“際會風云振古難,十年初手且旁觀”表達了作者對歷史風云變幻、人事無常的感嘆。作者將自己比作十年來一直旁觀者,這種觀察者的角色使得他能夠客觀地看待世事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要令鄰敵尊裴度,必向東山起謝安”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和權勢的思考。這里提到了裴度和謝安,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名臣。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能夠獲得鄰敵的尊重,成為一個被世人稱頌的人物。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韓平原家族的顯赫地位和得到的榮耀。“一品千齡靈壽杖,五公四世進賢冠”這兩句表達了韓平原及其家族的功績和地位,他們被賦予了高官的權杖,成為了進士中的佼佼者。然而,韓平原卻選擇留在裂地封留之地,而不是追逐更高的名利。“功成裂地封留了,卻趁赤松盟未寒”這句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功成名就后的選擇和追求的思考。韓平原選擇在裂地封留之地安享天年,而不是急于追逐權勢與榮耀。
整首詩詞以韓平原的故事為主線,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敘述和表達,展現了作者對于功名利祿與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追求。同時,詩中也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變遷、人事無常的感慨和對于淡泊名利的態度。
“必向東山起謝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shòu hán píng yuán
代壽韓平原
jì huì fēng yún zhèn gǔ nán, shí nián chū shǒu qiě páng guān.
際會風云振古難,十年初手且旁觀。
yào lìng lín dí zūn péi dù, bì xiàng dōng shān qǐ xiè ān.
要令鄰敵尊裴度,必向東山起謝安。
yī pǐn qiān líng líng shòu zhàng, wǔ gōng sì shì jìn xián guān.
一品千齡靈壽杖,五公四世進賢冠。
gōng chéng liè dì fēng liú le, què chèn chì sōng méng wèi hán.
功成裂地封留了,卻趁赤松盟未寒。
“必向東山起謝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