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作計豈東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作計豈東周”全詩
誰知安石恐未免,欲借寇君何可留。
遺愛與山同北固,平生作計豈東周。
上方已聽尚書履,聲在星辰最上頭。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謁京口張守》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京口張守》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京口張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身份地位的無奈和對未來前程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識諸人名已侯,
一麾應此滯徐州。
誰知安石恐未免,
欲借寇君何可留。
遺愛與山同北固,
平生作計豈東周。
上方已聽尚書履,
聲在星辰最上頭。
詩意:
這首詩詞以作者謁見京口的張守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張守的敬佩之情。詩中描述了張守的聲望和地位,以及他的一舉一動都能產生深遠的影響。作者對張守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自己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他認為自己可能無法與像張守這樣的人物相提并論,而對于自己是否能夠獲得官職和地位感到擔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京口張守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身身份和前程的思考。作者對自己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和不安,因為他懷疑自己是否能夠達到像張守那樣的地位和聲望。詩中使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對比和夸張,來突出張守的偉大和自己的無奈。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對理想和追求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前途的思索。
“平生作計豈東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g kǒu zhāng shǒu
謁京口張守
wèi shí zhū rén míng yǐ hóu, yī huī yīng cǐ zhì xú zhōu.
未識諸人名已侯,一麾應此滯徐州。
shéi zhī ān shí kǒng wèi miǎn, yù jiè kòu jūn hé kě liú.
誰知安石恐未免,欲借寇君何可留。
yí ài yǔ shān tóng běi gù, píng shēng zuò jì qǐ dōng zhōu.
遺愛與山同北固,平生作計豈東周。
shàng fāng yǐ tīng shàng shū lǚ, shēng zài xīng chén zuì shàng tou.
上方已聽尚書履,聲在星辰最上頭。
“平生作計豈東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