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布豈無堪將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韋布豈無堪將相”全詩
懶看齷齪隨時士,誰是艱難濟世才。
韋布豈無堪將相,廟堂未易賤蒿萊。
上書欲謁平間去,光范門前肯自媒。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謁易司諫》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易司諫》是宋代詩人劉過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場中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社會現實的反思和思考。
譯文:
十年在長安城往來,
與人立談無話可言。
懶得看那些齷齪事,
誰才能解救艱難世?
韋布豈不適任將相位,
廟堂從未輕賤人才。
想要上書謁見平臺,
光范門前誰肯自媒?
詩意:
這首詩以長安城為背景,詩人描述了自己在官場中的經歷和感受。他感嘆自己在這座城市度過了十年,但與人交談時卻無話可說,口慵懶敷衍。他不愿意看到那些污濁的事物,而希望有人能夠拯救這個艱難的世界。
詩中提到韋布,指的是韋莊和布衣。韋莊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而布衣則指普通百姓。詩人認為,韋莊等有才華的人應該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而不應被輕視。他希望能夠上書謁見朝廷,但卻感到自己在光范門前很難得到重視和機會。
賞析:
《謁易司諫》揭示了作者對官場和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悲憤之情。詩中的長安城象征著政治中心和社會現實,而作者的無語和口慵開則反映了他對這種現實的無奈和厭倦。他對那些“齷齪”的事物不屑一顧,渴望有人能夠解救這個艱難的時代。
詩人對韋莊和布衣的提及表達了對人才的期望和社會的不公正。他認為有才華的人應該得到重用,而不應該被貶低。然而,他自己上書謁見朝廷卻遇到了困難,他感嘆自己在光范門前得不到機會和認可。
這首詩通過形象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官場和社會的批判,展示了他對時局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反思。它呈現了一種對社會不公和人才被忽視的痛苦感受,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美好時代的向往和對社會改革的期望。
“韋布豈無堪將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yì sī jiàn
謁易司諫
shí zài cháng ān wǔ wǎng lái, lì tán wú yǔ kǒu yōng kāi.
十載長安五往來,立談無語口慵開。
lǎn kàn wò chuò suí shí shì, shuí shì jiān nán jì shì cái.
懶看齷齪隨時士,誰是艱難濟世才。
wéi bù qǐ wú kān jiàng xiàng, miào táng wèi yì jiàn hāo lái.
韋布豈無堪將相,廟堂未易賤蒿萊。
shàng shū yù yè píng jiān qù, guāng fàn mén qián kěn zì méi.
上書欲謁平間去,光范門前肯自媒。
“韋布豈無堪將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