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鷺多傷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鴛鷺多傷別”全詩
遠避看書吏,行當入幕賓。
夜潮沖老樹,曉雨破輕蘋.鴛鷺多傷別,欒家德在人。
分類: 詠物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宋校書赴宣州幕》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宋校書赴宣州幕》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浮舟壓芳草,容裔逐江春。
遠避看書吏,行當入幕賓。
夜潮沖老樹,曉雨破輕蘋。
鴛鷺多傷別,欒家德在人。
譯文:
輕舟浮于茂盛的芳草上,容顏的青春隨著江水逝去。
遠離了看書的吏員,踏上了入朝為官的道路。
夜潮沖擊著老樹,黎明時的雨水穿透了薄弱的蘋草。
鴛鴦和鷺鳥常常因分離而傷感,欒家的美德留存在人們心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宋校書赴宣州幕的情景。詩人借景抒發了自己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和對友人前途的祝福。詩中的浮舟壓在芳草上,形象生動地展示了離別的悲傷。詩人希望友人能夠遠離瑣事,進入朝廷擔任重要職務。夜晚的潮水沖擊著老樹,清晨的雨水穿透了脆弱的蘋草,這些景象暗示著世事變遷、歲月流轉。最后兩句提到鴛鴦和鷺鳥,表達了友人離別時的傷感,同時也提及了欒家的美德將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送別的情景,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思念和祝福。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如浮舟壓芳草、夜潮沖老樹等,使詩情更加鮮活。同時,通過對鴛鴦和鷺鳥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離別時的傷感和對美好品德的贊頌。整首詩詞節奏流暢,意象鮮明,抒情含蓄,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鴛鷺多傷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òng jiào shū fù xuān zhōu mù
送宋校書赴宣州幕
fú zhōu yā fāng cǎo, róng yì zhú jiāng chūn.
浮舟壓芳草,容裔逐江春。
yuǎn bì kàn shū lì, háng dāng rù mù bīn.
遠避看書吏,行當入幕賓。
yè cháo chōng lǎo shù, xiǎo yǔ pò qīng píng. yuān lù duō shāng bié, luán jiā dé zài rén.
夜潮沖老樹,曉雨破輕蘋.鴛鷺多傷別,欒家德在人。
“鴛鷺多傷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