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滿梧桐殊不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聲滿梧桐殊不疏”全詩
盆盎自天傾怪瓦,龍蛇平地起階渠。
冷侵絺綌覺太甚,聲滿梧桐殊不疏。
口業未償詩有債,夜深燈大小窗虛。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呈李漕》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呈李漕》是劉過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分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塵埃破帽倦騎驢,
一雨窮途快有馀。
盆盎自天傾怪瓦,
龍蛇平地起階渠。
冷侵絺綌覺太甚,
聲滿梧桐殊不疏。
口業未償詩有債,
夜深燈大小窗虛。
詩意分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行旅途中疲憊不堪的畫面,以及對現實世界的感嘆。詩人騎著疲憊的驢子,穿越塵埃彌漫的道路,帽子破爛不堪,舉步維艱。然而,突然下起一場雨,盡管旅途依然艱辛,但心中卻涌起一絲喜悅,感到幸運。同時,詩中描繪了盆盎(一種容器)自天而傾,破瓦上涌出龍蛇,平地上涌現階渠,這種怪異景象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情緒波動和對現實的反思。在寒冷的天氣中,寒意侵襲著衣裳,詩人感到異常寒冷,而梧桐樹上傳來的聲音并沒有因為詩人的到來而減少,這種孤獨感和冷漠感深深地觸動了詩人的內心。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的口才未得到應有的報償,詩中有債未償的感覺,夜深時,燈光透過大小不一的窗戶灑入,窗戶虛掩,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賞析:
《呈李漕》通過描繪一個行旅途中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運用了具象的描寫手法,通過描述疲憊的行旅、怪異的景象和寒冷的環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寂寞和對現實的不滿。盡管行旅艱辛,但一場雨卻給詩人帶來了一絲喜悅,這種對幸運的感受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內心的苦楚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中的寒冷、孤獨和無奈情緒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楚和無奈。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觸動,讓人在共鳴的同時,也引發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入思考。
“聲滿梧桐殊不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lǐ cáo
呈李漕
chén āi pò mào juàn qí lǘ, yī yǔ qióng tú kuài yǒu yú.
塵埃破帽倦騎驢,一雨窮途快有馀。
pén àng zì tiān qīng guài wǎ, lóng shé píng dì qǐ jiē qú.
盆盎自天傾怪瓦,龍蛇平地起階渠。
lěng qīn chī xì jué tài shèn, shēng mǎn wú tóng shū bù shū.
冷侵絺綌覺太甚,聲滿梧桐殊不疏。
kǒu yè wèi cháng shī yǒu zhài, yè shēn dēng dà xiǎo chuāng xū.
口業未償詩有債,夜深燈大小窗虛。
“聲滿梧桐殊不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