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虛澄水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虛澄水鑒”全詩
碧虛澄水鑒,紅影侵霜花。
似串歌云駐,如泥醉帽斜。
但驚風露冷,飄落怕還家。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吳尉東閣西亭》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尉東閣西亭》是宋代詩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板橋東閣,軒窗如此華。
碧虛澄水鑒,紅影侵霜花。
似串歌云駐,如泥醉帽斜。
但驚風露冷,飄落怕還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東閣和西亭之間的景色。詩人以簡潔而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東閣的石板橋和華麗的軒窗。在碧綠的水面上,倒映著紅色的光影,仿佛闖入了霜花的領域。這景色宛如串聯的歌聲停留在云中,又像是戴著酒帽的泥人斜倚。然而,寒風和露水的突然襲擊,使得這些美景如飄落的花瓣一般,擔心無法歸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景色,通過對景物的細致觀察和獨特的形象表達,展示了劉過細膩的藝術感受和表達能力。詩中的石板橋、軒窗、碧虛澄水和紅影霜花等形象,以色彩鮮明的對比,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麗和變幻。通過將景物與人物或情感相聯系,如將歌聲、泥人、風露和歸家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詩意更加豐富和深遠。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以充滿意境的形象語言傳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觸動和感悟。同時,通過景物的變幻和人情的點綴,詩人也表達了對時間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詩中的美景瞬息即逝,寒風露水的到來讓人感到不安和無奈,這也暗示了人生的離愁與無常。整首詩情感細膩而含蓄,給人以意境深遠的感受,充滿了哲理的韻味。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絕句的格律,每句四個字,平仄分明。語言簡潔明快,意象鮮明生動。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色與人情相融合,展示了詩人獨特的藝術才華和感受力。
總的來說,《吳尉東閣西亭》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形象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劉過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從中感受到生活的哲理和人情的滄桑。
“碧虛澄水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wèi dōng gé xī tíng
吳尉東閣西亭
shí bǎn qiáo dōng gé, xuān chuāng rú cǐ huá.
石板橋東閣,軒窗如此華。
bì xū chéng shuǐ jiàn, hóng yǐng qīn shuāng huā.
碧虛澄水鑒,紅影侵霜花。
shì chuàn gē yún zhù, rú ní zuì mào xié.
似串歌云駐,如泥醉帽斜。
dàn jīng fēng lù lěng, piāo luò pà huán jiā.
但驚風露冷,飄落怕還家。
“碧虛澄水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三十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