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不波清欲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水不波清欲凍”全詩
野水不波清欲凍,崇岡有竹翠成陰。
琵琶昵昵怨兒語,蘭桂溫溫和水沈。
詩句欲追前輩后,誰呼粉黛污清吟。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長干寺用荊公韻》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干寺用荊公韻》是劉過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曲折的小徑上試著尋找幽靜,
花竹構成的禪房并不深遠。
野水靜止無波,清澈欲凍結,
崇山上的竹林成為翠綠的陰影。
琵琶輕撥發出怨兒般的聲音,
蘭花和桂花散發著溫暖,水面沉靜。
詩句追隨前輩的足跡,但誰呼喚著粉黛的女子,
卻玷污了這純凈的吟唱。
詩意:
《長干寺用荊公韻》是一首描繪長干寺景致的詩詞。詩中通過描寫小徑、禪房、野水、崇山、琵琶和花香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幽靜、純凈和美好環境的追求。詩人試圖追隨前輩的詩句,但又感嘆其中的某些詩句使用了不恰當的描寫,玷污了清雅的吟詠。
賞析:
這首詩詞以長干寺為背景,展現了一幅幽靜而美好的景象。詩人以曲折的小徑、花竹構成的禪房,描繪了長干寺的寧靜氛圍。在寺廟中,野水靜止無波,清澈得仿佛即將結冰,崇山上的竹林則形成了翠綠的陰影,給人一種涼爽宜人的感覺。琵琶的聲音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更加動人,蘭花和桂花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水面平靜如鏡。整首詩詞以一種細膩而優美的筆觸,展示了長干寺的寧靜和美麗。
然而,詩人也對前輩的詩句提出了一些質疑。他認為有些詩句中使用了不合適的描寫,玷污了純凈的吟詠。詩人表達了對吟詩的追求和對前輩詩人的尊重,同時也表達了對詩歌純凈性的珍視。這種對純凈吟唱的追求和對清雅文化的呼喚,體現了詩人的獨立思考和對自我表達的堅持。
總體而言,《長干寺用荊公韻》通過對長干寺景致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寧靜美好的畫面,并在其中融入了對純凈吟唱的追求和對前輩詩人的反思。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野水不波清欲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gàn sì yòng jīng gōng yùn
長干寺用荊公韻
yíng yū yī jìng shì yōu xún, huā zhú chán fáng wèi shì shēn.
縈紆一徑試幽尋,花竹禪房未是深。
yě shuǐ bù bō qīng yù dòng, chóng gāng yǒu zhú cuì chéng yīn.
野水不波清欲凍,崇岡有竹翠成陰。
pí pá nì nì yuàn ér yǔ, lán guì wēn wēn hé shuǐ shěn.
琵琶昵昵怨兒語,蘭桂溫溫和水沈。
shī jù yù zhuī qián bèi hòu, shuí hū fěn dài wū qīng yín.
詩句欲追前輩后,誰呼粉黛污清吟。
“野水不波清欲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