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板不鳴山寺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板不鳴山寺靜”全詩
鐘板不鳴山寺靜,閉門人在月明中。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呈王山父》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呈王山父》是宋代詩人劉過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疏煙淡淡樹重重,
略得西南有路通。
鐘板不鳴山寺靜,
閉門人在月明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安靜祥和的山居景象。詩人通過疏煙淡淡、樹木重重的描寫,表現了山間空氣的清新,景色的朦朧。他發現了一條通往西南的小路,盡管只是稍稍發現,但足以讓他知道這個地方并不是與世隔絕的。在這座山寺中,鐘聲和木魚聲都沒有響起,整個山寺靜謐無聲。而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閉門的人正置身于明亮的月光之中。
賞析:
《呈王山父》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恬靜宜人的山居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疏煙淡淡、樹木重重的描寫給人以朦朧和遙遠的感覺,將讀者帶入到一幅幽靜的山間畫卷中。詩人通過略得西南有路通的描述,傳達了對外界的略知一二,暗示了山居并非與世隔絕,而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鐘板不鳴山寺靜的描寫強調了寧靜與寂靜,突出了山居的寧靜安詳。最后一句閉門人在月明中,以月光為背景,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與自由的心境。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詞語描摹了山居的景物和氛圍,意境深遠。通過對山居環境的描繪,體現了作者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向往。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山間的寧靜與美好,也可以看到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追求。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使人感受到寧靜與自由的價值,并喚起人們對于追求內心平靜與自由的思考。
“鐘板不鳴山寺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wáng shān fù
呈王山父
shū yān dàn dàn shù chóng chóng, lüè dé xī nán yǒu lù tōng.
疏煙淡淡樹重重,略得西南有路通。
zhōng bǎn bù míng shān sì jìng, bì mén rén zài yuè míng zhōng.
鐘板不鳴山寺靜,閉門人在月明中。
“鐘板不鳴山寺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