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臘殘春到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會有臘殘春到時”全詩
歲寒老樹雖荒寂,會有臘殘春到時。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呈王山父》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呈王山父》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茅廬、梅枝、歲寒老樹和臘殘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化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辨得茅廬我便歸,
玉堂何處有梅枝。
歲寒老樹雖荒寂,
會有臘殘春到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詩人認清了茅廬的真相后,便選擇回歸自然。茅廬是貧苦之家的住所,這里象征著樸素和平凡的生活。詩人通過辨認茅廬的真實面貌,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和對真實的追求。
接下來,詩人詢問玉堂的位置,這里象征著高貴和華麗的環境。梅枝是寒冬中的花朵,也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詩人通過這兩句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希望的追求。
然后,詩人描述了歲寒老樹的情景,這里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枯萎。雖然歲寒老樹看起來荒涼而寂靜,但詩人相信在臘月即將結束時,春天會到來,萬物將重新煥發生機。這里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希望和對未來的信心。
整首詩通過對茅廬、梅枝、歲寒老樹和臘殘春的描繪,以及對生活和自然變化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真實、希望和生命的追求。它飽含了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啟發人們珍惜當下,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實的生活。
“會有臘殘春到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wáng shān fù
呈王山父
biàn dé máo lú wǒ biàn guī, yù táng hé chǔ yǒu méi zhī.
辨得茅廬我便歸,玉堂何處有梅枝。
suì hán lǎo shù suī huāng jì, huì yǒu là cán chūn dào shí.
歲寒老樹雖荒寂,會有臘殘春到時。
“會有臘殘春到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