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連洞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林連洞門”全詩
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分類: 詠物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荀道士歸廬山》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荀道士歸廬山》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
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端送別荀道士歸廬山的情景。詩人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荀道士離去的感慨和祝福之情。詩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歸途中的美麗景色,以及李端對荀道士返鄉的期盼和留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李端對荀道士的深情送別。首句“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表達了詩人對荀道士即將回到自己的家鄉的祝福,也展示了李端與荀道士之間深厚的友誼。接下來的兩句“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通過描繪山水的美景,烘托出荀道士歸途的寧靜和美好。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這兩句表達了李端對荀道士歸途的期望,希望他在回程中能夠順利、安全地穿越山林,回到故園。最后兩句“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則表達了李端對荀道士早日歸來的盼望,也流露出詩人對別離的悲傷之情。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展示了送別時的離情和對歸鄉的期盼。李端以深情款款的筆觸,將荀道士的歸途描繪得如詩如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該詩通過簡約而富有情感的描繪,傳遞了離別與思念的情感,令人回味無窮。
“青林連洞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ún dào shì guī lú shān
送荀道士歸廬山
xiān shēng guī yǒu chǔ, yù bié xiào wú yán.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
lǜ shuǐ dào shān kǒu, qīng lín lián dòng mén.
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yuè míng xún shí lù, yún jì wàng huā yuán.
月明尋石路,云霽望花源。
zǎo wǎn hái chéng hè, bēi gē xiàng gù yuán.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青林連洞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