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能隨隊作兒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尚能隨隊作兒嬉”全詩
棋無殺意從人活,琴有仁聲卻自悲。
落魄陳平歸漢日,中傷張祿入秦時。
諸公莫作狂夫看,恐是英雄未可知。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簡季文》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簡季文》是劉過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衰鬢蕭騷半欲絲,
尚能隨隊作兒嬉。
棋無殺意從人活,
琴有仁聲卻自悲。
落魄陳平歸漢日,
中傷張祿入秦時。
諸公莫作狂夫看,
恐是英雄未可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衰老的人,他的頭發已經斑白,內心充滿了憂愁和思緒。盡管他已經年老,但他仍然能夠隨著孩子們一起玩耍。他在下棋時沒有殺意,只是為了與人們共度時光;而他彈奏的琴卻傳達出悲傷的音響。詩中還提到了歷史上的兩位人物,陳平和張祿,他們曾經歷過困頓和傷害。最后,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妄自猜測他人,因為真正的英雄可能隱藏在平凡之中。
賞析:
《簡季文》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衰老者的形象,通過對他的衰鬢、憂愁和兒時樂趣的描繪,展示了歲月無情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詩中的棋和琴象征著人生的兩面,棋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歡樂,琴則是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悲傷。通過對陳平和張祿的提及,詩人暗示了歷史中的英雄人物經歷了挫折和磨難,他們的偉大并非表面上所見,需要我們不要輕易妄加評判。整首詩以簡潔的詞語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哲理,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體命運的思考,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它呼喚人們要理解和關愛他人,不要輕易判斷他人的價值和能力,因為每個人都可能隱藏著無法被輕易察覺的偉大。這種思考和警示在當今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使人們反思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和評價方式。
“尚能隨隊作兒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jì wén
簡季文
shuāi bìn xiāo sāo bàn yù sī, shàng néng suí duì zuò ér xī.
衰鬢蕭騷半欲絲,尚能隨隊作兒嬉。
qí wú shā yì cóng rén huó, qín yǒu rén shēng què zì bēi.
棋無殺意從人活,琴有仁聲卻自悲。
luò tuò chén píng guī hàn rì, zhòng shāng zhāng lù rù qín shí.
落魄陳平歸漢日,中傷張祿入秦時。
zhū gōng mò zuò kuáng fū kàn, kǒng shì yīng xióng wèi kě zhī.
諸公莫作狂夫看,恐是英雄未可知。
“尚能隨隊作兒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