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我於潛馭馬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乞我於潛馭馬來”全詩
出門萬里長安道,乞我於潛馭馬來。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柬胡衛道》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柬胡衛道》是宋代詩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柬胡衛道》中文譯文:
淮北山南幕府開,
江淮誰念有遺才。
出門萬里長安道,
乞我於潛馭馬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叫胡衛的人的故事。詩中以胡衛的名字開篇,表明他來自淮北地區的山南幕府。然而,胡衛卻感嘆自己在江淮地區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和賞識,他的才華被埋沒了。于是,他決定離開故鄉,踏上萬里長安道,希望在這個歷史名城中找到發展的機會。
整首詩以胡衛為中心,通過描繪他的境遇,抒發了作者對于才華被埋沒的悲憤之情。胡衛是一個有遺才的人,他在江淮地區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機會,因此不得不離開故鄉,尋找更廣闊的舞臺。這首詩通過表達胡衛的心聲,呼喚社會對于才華的重視和賞識。
詩詞中的"萬里長安道"是指胡衛離開淮北,踏上漫長的旅途,前往長安。長安是當時的宋朝的都城,也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代表著權力和機會。胡衛希望能夠在長安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并期待有人能夠賞識他的才能。
整首詩通過抒發胡衛的壯志和對才華被埋沒的不滿,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社會機會和名利的追求。詩中的胡衛形象,代表了那些具有才華卻沒有得到應有機會和認可的人們,他們渴望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胡衛命運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于社會機會和才華被埋沒的思考和關注。同時,也呼喚社會對于人才的重視和關愛,以創造更加公平和有機會的社會環境。
“乞我於潛馭馬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hú wèi dào
柬胡衛道
huái běi shān nán mù fǔ kāi, jiāng huái shuí niàn yǒu yí cái.
淮北山南幕府開,江淮誰念有遺才。
chū mén wàn lǐ cháng ān dào, qǐ wǒ yú qián yù mǎ lái.
出門萬里長安道,乞我於潛馭馬來。
“乞我於潛馭馬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