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聲盡日滑黃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車聲盡日滑黃泥”全詩
風雨不知春早晚,柳條拖綠半江低。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弋陽渡頭》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弋陽渡頭》是宋代劉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車聲滑過黃泥一整天,
害怕聽到空桑樹叫喚竹雞。
風雨不知道春天是早還是晚,
垂柳的嫩綠拖在半個江邊下沉。
詩意:
這首詩以弋陽渡為背景,通過描繪渡口的景象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感嘆。車聲滑過黃泥,說明時間已經過去了一整天,而作者似乎害怕聽到空樹上的竹雞鳴叫聲,這可能是因為這種聲音會讓他想起孤寂和荒涼。詩中的風雨無法辨別春天的早晚,表達了詩人對于春天來臨的渴望和不確定感。最后,描述了垂柳拖著嫩綠的枝條,幾乎垂到了半個江面上,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細膩和生機盎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弋陽渡頭的景象,通過渡口的環境和自然元素展現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不安。車聲滑過黃泥,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匆忙,而空樹上竹雞的叫聲則增添了一絲凄涼和孤寂的氛圍。詩人無法確定風雨何時會停,使人感受到對春天來臨的焦慮和不安。垂柳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細膩和生機盎然,同時也暗示了春天的到來。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讓讀者在樸實的景象中感受到時光的流轉和春天的希望,展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魅力。
“車聲盡日滑黃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yáng dù tóu
弋陽渡頭
chē shēng jǐn rì huá huáng ní, pà tīng kōng sāng jiào zhú jī.
車聲盡日滑黃泥,怕聽空桑叫竹雞。
fēng yǔ bù zhī chūn zǎo wǎn, liǔ tiáo tuō lǜ bàn jiāng dī.
風雨不知春早晚,柳條拖綠半江低。
“車聲盡日滑黃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