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霜應傍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霜應傍鬢”全詩
曉霜應傍鬢,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歸與故國賒。
不勞報春盡,從此惜年華。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早春夜望》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春夜望》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舊雪逐泥沙,
新雷發草芽。
曉霜應傍鬢,
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
歸與故國賒。
不勞報春盡,
從此惜年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早春的夜晚景象,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珍惜年華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是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舊雪逐泥沙,新雷發草芽"這句話表達了冬天的雪已經被春天的泥沙所覆蓋,新的春雷也在地里孕育著新的生命。這里通過雪和雷的交替,展示了季節的變遷和自然界的生機。
接下來的兩句詩"曉霜應傍鬢,夜雨莫催花"是對人事的描寫。"曉霜應傍鬢"意味著年華已經不再青春,時光的沉淀在人的額鬢上留下了霜的痕跡。"夜雨莫催花"則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擔憂,希望時間不要過快地逝去,不要讓花朵過早凋謝。
最后兩句詩"行矣前途晚,歸與故國賒。不勞報春盡,從此惜年華"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行程的擔憂和對故國的思念。"行矣前途晚"暗示著作者已經晚年,對未來的前途感到無奈。"歸與故國賒"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希望能夠回到故國。"不勞報春盡,從此惜年華"則是對自己年華逝去的反思,意味著從此要更加珍惜光陰。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象和人事的描寫,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年華消逝的憂慮,呼喚人們珍惜當下,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曉霜應傍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yè wàng
早春夜望
jiù xuě zhú ní shā, xīn léi fā cǎo yá.
舊雪逐泥沙,新雷發草芽。
xiǎo shuāng yīng bàng bìn, yè yǔ mò cuī huā.
曉霜應傍鬢,夜雨莫催花。
xíng yǐ qián tú wǎn, guī yǔ gù guó shē.
行矣前途晚,歸與故國賒。
bù láo bào chūn jǐn, cóng cǐ xī nián huá.
不勞報春盡,從此惜年華。
“曉霜應傍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