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聚散誰作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歡聚散誰作惱”全詩
今年看梅時,獨招中郎魂。
悲歡聚散誰作惱,擬欲問春春不言。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白水見梅憶士特》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水見梅憶士特》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水見梅憶士特
去年看梅時,中郎共開樽。
今年看梅時,獨招中郎魂。
悲歡聚散誰作惱,擬欲問春春不言。
中文譯文:
白水畔觀賞梅花時,與朋友共同開啟美酒。
今年再次觀賞梅花時,只有我一個人迎接中郎的魂魄。
悲傷和歡樂的相聚與離別,是誰使我感到苦惱,我本想詢問春天,但春天卻無言以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梅花的觀賞和思念之情。首句“去年看梅時,中郎共開樽”,表達了作者與朋友們一起共同品味梅花之美,共享快樂的場景。隨后的“今年看梅時,獨招中郎魂”,則暗示了作者在今年再次賞梅時,卻感受到了孤獨與寂寞,只有他一個人迎接中郎的魂魄,似乎中郎已經離世。
接下來的兩句“悲歡聚散誰作惱,擬欲問春春不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死離別、歡樂與悲傷交織的感嘆和疑問。作者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讓他感到痛苦,他本想向春天傾訴,但春天卻無言以答,仿佛在默默地回應著人生的無常和離別。
整首詩詞以梅花為線索,通過描繪梅花的觀賞和情感的變化,抒發了作者對友誼、生命和離別的思考。梅花作為冬天的花卉,象征著堅強和堅韌,也寄托了作者對逝去的友人的思念和對生命的感悟。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讓人在感嘆生命短暫和離別無常的同時,也對友誼和珍惜生命有所反思。
“悲歡聚散誰作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shuǐ jiàn méi yì shì tè
白水見梅憶士特
qù nián kàn méi shí, zhōng láng gòng kāi zūn.
去年看梅時,中郎共開樽。
jīn nián kàn méi shí, dú zhāo zhōng láng hún.
今年看梅時,獨招中郎魂。
bēi huān jù sàn shuí zuò nǎo, nǐ yù wèn chūn chūn bù yán.
悲歡聚散誰作惱,擬欲問春春不言。
“悲歡聚散誰作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