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幽人藉草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衡岳幽人藉草時”全詩
既近淺流安筆硯,還因平石布蓍龜。
千尋楚水橫琴望。
萬里秦城帶酒思。
聞說潘安方寓直,與君相見漸難期。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山中寄苗員外》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寄苗員外》是李端的一首唐代詩詞,描述了詩人在山中寄給友人苗員外的情景和心情。
詩中描繪了鳥鳴花開的美景,表達了自然的寧靜和祥和。衡岳是南岳衡山的簡稱,詩人借用衡岳的名號來形容山中的人靜謐,遠離塵囂。藉草時則表示詩人在山中以草紙為書寫工具,放松心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在山中用淺流安放著自己的筆硯,并且將蓍龜擺放在平石之上。蓍龜是古代用于卜筮的工具,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山中融入了自然的氣息,沉浸于山水之間。
下一句則描述了詩人在山中俯瞰楚水,遠望琴臺。楚水是指長江,琴臺則是指江西景德鎮的一個地方。詩人在山中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懷念遠方的故鄉。
最后兩句則抒發了詩人與友人相見的漸難期望的心情。潘安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表示友人遠在他鄉。詩人希望能與友人再次相見,但卻覺得這樣的相見漸漸變得越發困難。
整首詩以清麗、寧靜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美景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思念的心情。
“衡岳幽人藉草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jì miáo yuán wài
山中寄苗員外
niǎo míng huā fā kōng shān lǐ, héng yuè yōu rén jí cǎo shí.
鳥鳴花發空山里,衡岳幽人藉草時。
jì jìn qiǎn liú ān bǐ yàn,
既近淺流安筆硯,
hái yīn píng shí bù shī guī.
還因平石布蓍龜。
qiān xún chǔ shuǐ héng qín wàng.
千尋楚水橫琴望。
wàn lǐ qín chéng dài jiǔ sī.
萬里秦城帶酒思。
wén shuō pān ān fāng yù zhí, yǔ jūn xiāng jiàn jiàn nán qī.
聞說潘安方寓直,與君相見漸難期。
“衡岳幽人藉草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