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身不負管城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致身不負管城子”全詩
致身不負管城子,報國聊將雕面兒。
舌在壯懷猶未憶,途窮俗眼少相知。
虎頭合是封侯相,笑挽天河會有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贈王周士》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王周士》是宋代詩人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逐客初從瘴海歸,
離開瘴癘之地,初次歸來,
平生未識想英奇。
平日里未曾見過這樣的英勇豪杰。
致身不負管城子,
致力于報效國家,不辜負管城之責,
報國聊將雕面兒。
為了國家的利益,只能勉強保持外表的美好。
舌在壯懷猶未憶,
心中懷抱壯志還未消失,
途窮俗眼少相知。
在困境中,世俗的目光少有了解。
虎頭合是封侯相,
虎頭山的合成就是封侯的條件,
笑挽天河會有時。
即使是開懷大笑,也能重新扭轉天河河道的命運。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歸來的客人,他在瘴癘之地度過了一段時間,初次回到故鄉,對于身邊發生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驚奇。他心懷報國之志,不愿辜負自己的責任,但在途中他遭遇了困境,世俗的眼光對他并不了解。然而,詩人表達了對于壯志未消、最終會有機會實現的信心和樂觀。他提到了虎頭山的傳說,將其比喻為封侯的象征,同時也暗示著自己的奮斗目標。最后的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他相信開懷大笑可以改變天河的命運,意味著他相信努力和奮斗會收獲成功和幸福。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逐客歸鄉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報效的渴望。詩中的虎頭山和天河象征著封侯和命運的改變,體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鼓舞和希望,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的積極思考和追求。
“致身不負管城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áng zhōu shì
贈王周士
zhú kè chū cóng zhàng hǎi guī, píng shēng wèi shí xiǎng yīng qí.
逐客初從瘴海歸,平生未識想英奇。
zhì shēn bù fù guǎn chéng zi, bào guó liáo jiāng diāo miàn r.
致身不負管城子,報國聊將雕面兒。
shé zài zhuàng huái yóu wèi yì, tú qióng sú yǎn shào xiāng zhī.
舌在壯懷猶未憶,途窮俗眼少相知。
hǔ tóu hé shì fēng hóu xiāng, xiào wǎn tiān hé huì yǒu shí.
虎頭合是封侯相,笑挽天河會有時。
“致身不負管城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