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偷生向擾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忍偷生向擾攘”全詩
二帝蒙塵方幸虜,六臣奉璽更朝梁。
身輕欲抗豺狼怒,名在終同日月光。
曾與先君共褒錄,拊編交感淚浪浪。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讀李忠愍文集》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讀李忠愍文集》
中文譯文:
讀李忠愍文集,
英姿直節想堂堂,
不忍偷生向擾攘。
二帝蒙塵方幸虜,
六臣奉璽更朝梁。
身輕欲抗豺狼怒,
名在終同日月光。
曾與先君共褒錄,
拊編交感淚浪浪。
詩意:
這首詩是劉子翚寫的一首贊美李忠愍的詩,表達了對李忠愍高尚的品德和忠誠的敬佩之情。詩中描述了李忠愍的英勇和堅貞,他不愿意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屈從于紛擾的世事。即使在動蕩的時代,他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和忠誠,受到了兩位皇帝的垂青和重用。盡管他的地位輕微,卻能抵擋住邪惡的侵襲,他的名字猶如日月的光輝一樣永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李忠愍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忠誠和高尚品德的崇敬之情。詩中運用了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突出了李忠愍的英姿和直節。詩中使用了對比手法,將李忠愍與擾攘的世事進行對比,凸顯了他的堅定和不屈。詩人用"二帝蒙塵方幸虜,六臣奉璽更朝梁"的描寫,表達了李忠愍在亂世中的卓越之處,他的忠誠和貢獻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和重視。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李忠愍的敬意和感慨,他曾與先君一起褒獎李忠愍,回憶起往事,不禁淚如波浪般涌動。
這首詩寫得深情而振奮人心,贊美了李忠愍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他的崇敬和敬意。詩中的形象描寫生動逼真,語言簡練而富有力量,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李忠愍的贊美和對忠誠道德的崇尚,也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和啟示。
“不忍偷生向擾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lǐ zhōng mǐn wén jí
讀李忠愍文集
yīng zī zhí jié xiǎng táng táng, bù rěn tōu shēng xiàng rǎo rǎng.
英姿直節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擾攘。
èr dì méng chén fāng xìng lǔ, liù chén fèng xǐ gèng cháo liáng.
二帝蒙塵方幸虜,六臣奉璽更朝梁。
shēn qīng yù kàng chái láng nù, míng zài zhōng tóng rì yuè guāng.
身輕欲抗豺狼怒,名在終同日月光。
céng yǔ xiān jūn gòng bāo lù, fǔ biān jiāo gǎn lèi làng làng.
曾與先君共褒錄,拊編交感淚浪浪。
“不忍偷生向擾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