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怪子猷緣掌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怪子猷緣掌馬”全詩
齒發未知何處老,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隨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園在虎丘。
獨怪子猷緣掌馬,雪時不肯更乘舟。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戲贈韓判官紳卿》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贈韓判官紳卿》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尋道士居嵩嶺,
晚事高僧住沃洲。
齒發未知何處老,
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隨山水居茅洞,
已有田園在虎丘。
獨怪子猷緣掌馬,
雪時不肯更乘舟。
詩意:
這首詩以戲謔的口吻,以韓判官紳卿為對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輕時尋找仙人居住在嵩嶺,晚年卻與高僧住在沃洲的經歷的反思。詩中表達了對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感到無奈和苦悶的情緒。作者對自己的外貌老去和名聲受人憂慮感到困擾,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渴望隨山水居住在茅洞的愿望,但已經擁有了在虎丘的田園生活。詩的最后,作者戲謔地責備韓判官紳卿,說他寧愿在雪天也不愿乘船旅行,而是執意駕馬出行。
賞析:
這首詩以幽默戲謔的語氣,通過描述自己與韓判官紳卿不同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作者對光陰易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的意象豐富,描繪了道士居住在嵩嶺和高僧居住在沃洲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仙人和佛教僧侶的向往。同時,通過描述自己的外貌老去和名聲受人憂慮的困擾,詩中流露出一種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詩中的“欲隨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園在虎丘”表達了作者對隱居山水、過簡樸田園生活的向往,但又意味著已經有了穩定的生活和承擔的責任。最后兩句詩以戲謔的口吻,諷刺了韓判官紳卿寧愿駕馬在雪天行走,而不愿乘船,暗示他的固執和堅持個性。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戲謔的語氣傳達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對自己境遇的思考,通過對自己與韓判官紳卿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于生命短暫和時光易逝的感慨。
“獨怪子猷緣掌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èng hán pàn guān shēn qīng
戲贈韓判官紳卿
shǎo xún dào shì jū sōng lǐng, wǎn shì gāo sēng zhù wò zhōu.
少尋道士居嵩嶺,晚事高僧住沃洲。
chǐ fā wèi zhī hé chǔ lǎo,
齒發未知何處老,
shēn míng qiě bèi wài rén chóu.
身名且被外人愁。
yù suí shān shuǐ jū máo dòng, yǐ yǒu tián yuán zài hǔ qiū.
欲隨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園在虎丘。
dú guài zi yóu yuán zhǎng mǎ, xuě shí bù kěn gèng chéng zhōu.
獨怪子猷緣掌馬,雪時不肯更乘舟。
“獨怪子猷緣掌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