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軒對綠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開軒對綠叢”全詩
禪心清似水,客鬢亂如蓬。
鼓有譙門日,鶯花上巳風。
逢人相借問,何地隱龐翁。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過丹峰庵》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丹峰庵》是宋代劉子翚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杖策到丹峰,開軒對綠叢。
禪心清似水,客鬢亂如蓬。
鼓有譙門日,鶯花上巳風。
逢人相借問,何地隱龐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子翚拄著拐杖來到丹峰庵,打開窗戶對著綠草叢生的景象。他表達了清凈如水的禪心,而客居他鄉的歲月使他的發絲雜亂如同蓬草。詩中提到了譙門之鼓敲響的日子和鶯花迎著上巳節的風吹開。最后,詩人遇到了一個人,向他借問龐翁(指龐熙,傳說中的隱士),詢問他的所在之處。
賞析:
《過丹峰庵》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游歷丹峰庵的情景。詩人將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禪心和客居生活的對比,展現了他內心的靜謐和外在的動蕩。他借景抒發了對自然的贊美,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感慨。
詩中提到的譙門鼓和鶯花上巳節風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譙門鼓是古代官府用來宣告時間的鐘鼓,表明時間的流轉和生活的不斷變遷。鶯花上巳節風則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繁榮的景象。這些細膩的描寫增添了詩詞的韻味和意境。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提到了龐翁,這是一個隱居的人物。借問龐翁的所在之處,暗示了詩人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以丹峰庵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傳達了對于寧靜、自然和隱逸生活的向往。
“開軒對綠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dān fēng ān
過丹峰庵
zhàng cè dào dān fēng, kāi xuān duì lǜ cóng.
杖策到丹峰,開軒對綠叢。
chán xīn qīng shì shuǐ, kè bìn luàn rú péng.
禪心清似水,客鬢亂如蓬。
gǔ yǒu qiáo mén rì, yīng huā shàng sì fēng.
鼓有譙門日,鶯花上巳風。
féng rén xiāng jiè wèn, hé dì yǐn páng wēng.
逢人相借問,何地隱龐翁。
“開軒對綠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