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懷耿不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懷耿不寐”全詩
幽懷耿不寐,孤燈側殘膏。
稍知山雨來,聲在橫林高。
凄然卻成夢,夢泛秋江濤。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同吳居安入開善四首·宿省軒》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吳居安入開善四首·宿省軒》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詩詞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空和諧而寂靜,煩憂消散于萬勞。
內心深處憂思難安,孤燈旁殘留燭膏。
稍有察覺山雨即至,聲音在高聳的林木中回蕩。
凄涼之感卻成了夢,夢中漂游在秋江波濤之上。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夜晚的寂靜中所感受到的孤獨和憂思。夜空靜謐,作者的內心卻困擾不安,無法入眠。他獨自一人坐在房間里,只剩下一盞孤燈,代表著他燃燒的心靈。他略有感覺到山雨即將到來,聽到聲音在林間回蕩,這增加了他內心的凄涼感。最后,他的憂思和孤獨被轉化為了夢境,他在夢中漂游在秋江的波濤之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心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夜空的寂靜與作者內心的不安、孤燈的殘膏與山雨的聲音相對照,突出了作者的孤獨和憂思。山雨的到來象征著外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與作者內心的動蕩相呼應。最后,將憂思轉化為夢境,以秋江波濤的形象展示出作者內心的起伏和沉浮。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引發讀者對人生、孤獨和憂思的思考。
“幽懷耿不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wú jū ān rù kāi shàn sì shǒu sù shěng xuān
同吳居安入開善四首·宿省軒
yè kōng hé yī jì, rǎo rǎo xī wàn láo.
夜空合一寂,擾擾息萬勞。
yōu huái gěng bù mèi, gū dēng cè cán gāo.
幽懷耿不寐,孤燈側殘膏。
shāo zhī shān yǔ lái, shēng zài héng lín gāo.
稍知山雨來,聲在橫林高。
qī rán què chéng mèng, mèng fàn qiū jiāng tāo.
凄然卻成夢,夢泛秋江濤。
“幽懷耿不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