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髯瘦甲聳亭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髯瘦甲聳亭亭”全詩
連根欲斗巖巒力,一蓋常涵雨露背。
曾映月明留鶴宿,近經雷霹帶龍腥。
衰殘愧我無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齡。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分韻賦古松得青字》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分韻賦古松得青字》是宋代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韻颼颼遠更清,蒼髯瘦甲聳亭亭。
風聲呼嘯,使人感到無限遙遠而清晰。古松樹蒼老的胡須像瘦弱的甲胄一樣聳立在那里。
連根欲斗巖巒力,一蓋常涵雨露背。
古松樹連根都想與山嶺一爭高下的力量,它的頂端總是承載著雨露。
曾映月明留鶴宿,近經雷霹帶龍腥。
它曾經倒映著明亮的月光,讓白鶴在上面棲宿;近來卻不斷經歷雷霆的轟鳴,帶來龍腥之氣。
衰殘愧我無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齡。
看到這古松樹的衰弱和殘缺,我感到自己沒有仙骨,無法與之相比。但愿能夠采集它流淌的樹脂,來慰藉我暮年的心情。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棵蒼老的古松樹的景象。作者通過描寫樹的外貌和經歷,表達了自己對古松樹的敬佩之情。古松樹雖然衰弱,但依然挺立在山間,承受風雨的洗禮。作者將自己與古松樹進行對比,感慨自己的渺小和無奈,同時表達了對古松樹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詩中還融入了自然景觀和仙骨的意象,增添了詩詞的浪漫和哲理之感。整首詩意蘊含深沉,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蒼髯瘦甲聳亭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 yùn fù gǔ sōng dé qīng zì
分韻賦古松得青字
fēng yùn sōu sōu yuǎn gèng qīng, cāng rán shòu jiǎ sǒng tíng tíng.
風韻颼颼遠更清,蒼髯瘦甲聳亭亭。
lián gēn yù dòu yán luán lì, yī gài cháng hán yǔ lòu bèi.
連根欲斗巖巒力,一蓋常涵雨露背。
céng yìng yuè míng liú hè sù, jìn jīng léi pī dài lóng xīng.
曾映月明留鶴宿,近經雷霹帶龍腥。
shuāi cán kuì wǒ wú xiān gǔ, yuàn cǎi liú gāo wèi mù líng.
衰殘愧我無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齡。
“蒼髯瘦甲聳亭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