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雙刀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錯落雙刀合”全詩
剪裁皆在手,終不露鋒芒。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書齋十詠·剪刀》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齋十詠·剪刀》是宋代詩人劉子翚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寫剪刀為主題,通過生動的形象描寫和細膩的意境表達了剪刀的特點和價值。
譯文:
錯落雙刀合,
晶熒百練光。
剪裁皆在手,
終不露鋒芒。
詩意:
這首詩以錯落雙刀合的景象描繪了剪刀的形態。剪刀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像是由無數閃亮的金屬絲織成的。無論是剪裁布料還是紙張,剪刀都能輕松地完成,卻從未顯露出鋒芒和破壞性。
賞析:
《書齋十詠·剪刀》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以剪刀為象征,傳達了一種細膩和克制的美學觀念。詩中的剪刀錯落有致地合在一起,閃爍著晶瑩的光芒,給人一種精致和高雅的感覺。剪刀在人們的手中,能夠輕松地進行剪裁工作,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溫和,不會傷害到其他物體。這種溫和而精準的特性,不僅僅是對剪刀的贊美,也可以被視為一種人生哲學的表達。
這首詩的意境簡練而富有想象力,通過對剪刀的描繪,傳達了一種不張揚、不浮夸的審美觀念。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溫和而精準的方式來處理事物,不需要過分張揚自己的鋒芒。這種克制和內斂的美學觀念,也可以引申到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中,提倡謙遜和平和的態度。
總之,《書齋十詠·剪刀》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剪刀的形態和特點,同時傳達了一種克制和內斂的美學觀念。這首詩以剪刀為媒介,表達了對溫和、精準和謙遜的贊美,同時也提醒人們在處理事物和與他人交往時保持溫和的態度。
“錯落雙刀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zhāi shí yǒng jiǎn dāo
書齋十詠·剪刀
cuò luò shuāng dāo hé, jīng yíng bǎi liàn guāng.
錯落雙刀合,晶熒百練光。
jiǎn cái jiē zài shǒu, zhōng bù lù fēng máng.
剪裁皆在手,終不露鋒芒。
“錯落雙刀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