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母已無心聽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國母已無心聽政”全詩
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醉歌》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醉歌》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中文譯文】
淮襄州郡盡歸降,
鼙鼓喧天入古杭。
國母已無心聽政,
書生空有淚成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背景,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境遇的憂慮之情。詩中抒發了對國家的忠誠與擔憂、對命運的感慨與無奈,以及對普通百姓的關懷與同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作者對時局的觀察與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1. "淮襄州郡盡歸降":這句詩以寥寥數字勾勒出國家的危機,表明了各地紛紛降服于敵人的局面。"淮襄州郡"代表整個國家范圍,"盡歸降"則表明戰敗的殘酷現實。
2. "鼙鼓喧天入古杭":這句詩描繪了戰爭的悲壯場面。"鼙鼓喧天"形象地表達了戰鼓聲隆隆,聲勢浩大的戰爭場景,"入古杭"則意味著敵軍進犯的嚴重威脅。
3. "國母已無心聽政":這句詩寫出了國家內部的混亂局面。"國母"指的是皇后或皇太后,"無心聽政"暗示國家已經無人能夠有效地治理,政權已經陷入癱瘓。
4. "書生空有淚成行":這句詩描繪了普通百姓的苦難遭遇。"書生"代表知識分子、文人,"空有淚成行"表達了書生們內心的悲傷和無奈,他們無力改變國家的命運,只能默默流下悲泣。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通過對國家興衰和人民苦難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與批判。它既是對國家命運的悲歌,也是對普通百姓的關懷和同情之作。
“國母已無心聽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gē
醉歌
huái xiāng zhōu jùn jǐn guī xiáng, pí gǔ xuān tiān rù gǔ háng.
淮襄州郡盡歸降,鼙鼓喧天入古杭。
guó mǔ yǐ wú xīn tīng zhèng, shū shēng kōng yǒu lèi chéng háng.
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國母已無心聽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