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揭篷窗看打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揭篷窗看打魚”全詩
手中明鏡拋船上,半揭篷窗看打魚。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七》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七》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我懶散地不愿梳理亂蓬雜的發鬢,
突然聽說有人來自南徐州。
我手中的明鏡拋在船上,
半掀開篷窗,觀賞漁民們捕魚的景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懶散的清晨場景,詩人汪元量通過描述自己不愿整理發鬢和聽到有人來自南徐州的消息,展現了一種閑適自在、無拘無束的心境。他將手中的明鏡拋在船上,半掀篷窗,沉浸在大自然中觀賞漁民們打魚的景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寧靜而自由的清晨景象。詩中的“曉鬢鬅忪懶不梳”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懶散的狀態,凸顯了他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詩中的“明鏡拋船上”表明詩人主動將束縛自己的物品拋擲,以示不拘泥于塵世的紛擾。而“半揭篷窗看打魚”則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環境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寧靜、舒適的清晨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舍棄俗世的束縛和投身于自然之中,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閑適生活的追求。同時,這首詩也呈現了一種寧靜中的美感和對自然景物的贊美,讓讀者感受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寧靜與宜人。
“半揭篷窗看打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qí shí qī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七
xiǎo bìn péng sōng lǎn bù shū, hū tīng rén shuō shì nán xú.
曉鬢鬅忪懶不梳,忽聽人說是南徐。
shǒu zhōng míng jìng pāo chuán shàng, bàn jiē péng chuāng kàn dǎ yú.
手中明鏡拋船上,半揭篷窗看打魚。
“半揭篷窗看打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