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盡白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干戈盡白頭”全詩
諸公云北去,萬事水東流。
春雨不知止,晚山相對愁。
呼童攜斗酒,我欲一登樓。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杭州雜詩和林石田》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杭州雜詩和林石田》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休休休休休,
干戈盡白頭。
諸公云北去,
萬事水東流。
春雨不知止,
晚山相對愁。
呼童攜斗酒,
我欲一登樓。
詩意:
這首詩以杭州為背景,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詩中透露出對戰亂的厭倦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表達了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思索。
賞析:
詩詞開篇的“休休休休休”四個字,通過反復的重復增強了節奏感,使整首詩產生了一種朗朗上口的韻律感。接著,“干戈盡白頭”一句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對戰亂的厭倦之情。詩的第二聯“諸公云北去,萬事水東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人們的離去和萬事的流轉相對照,表現了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春雨不知止,晚山相對愁”通過描繪春雨不停和晚山的凄涼氛圍,烘托出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寂。最后兩句“呼童攜斗酒,我欲一登樓”則體現了詩人的情緒轉變,他希望能夠擺脫現實的紛擾和憂愁,與朋友一起享受美好的時光,也表達了對自由和超脫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時光流轉的感受,展現了對和平和自由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詩人通過此詩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干戈盡白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g zhōu zá shī hé lín shí tián
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xiū xiū xiū xiū xiū, gān gē jǐn bái tóu.
休休休休休,干戈盡白頭。
zhū gōng yún běi qù, wàn shì shuǐ dōng liú.
諸公云北去,萬事水東流。
chūn yǔ bù zhī zhǐ, wǎn shān xiāng duì chóu.
春雨不知止,晚山相對愁。
hū tóng xié dǒu jiǔ, wǒ yù yī dēng lóu.
呼童攜斗酒,我欲一登樓。
“干戈盡白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