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鳥巢翻何以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越鳥巢翻何以家”全詩
嶺上萬松都斫盡,西湖新路欲排叉。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文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越州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情景,展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秋風吹雨暗天涯,
越鳥巢翻何以家。
嶺上萬松都斫盡,
西湖新路欲排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風雨為背景,通過描繪越州的景色和一些寓意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秋風吹雨暗天涯”,運用了自然景象來烘托出秋天的凄涼和遼闊感。秋風吹雨,暗示了季節的變遷和人事的無常,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離愁別緒。
接著,“越鳥巢翻何以家”,越鳥是越州的特產,這里用越鳥巢翻來象征家園的動蕩和變遷。作者思念家鄉,感嘆時光荏苒,家園卻不復從前,引發了對家鄉變遷和自身歸屬感的深入思考。
第三句,“嶺上萬松都斫盡”,通過描繪嶺上萬松被砍伐殆盡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環境的變遷的憂慮。這里的萬松也可以視為對越州歷史和文化的隱喻,意味著曾經的輝煌和現實的荒涼。
最后一句,“西湖新路欲排叉”,描繪了西湖地區新的道路正在修建,顯示了時代的進步和變遷。排叉的意象也可以理解為曲折和分岔,暗示了社會的復雜和人生的選擇。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寓意的運用,以及對家鄉和時代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越州的深情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這種抒發情感和反思現實的風格,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特征,同時也讓讀者對生命的變遷和家園的變化產生思考和共鳴。
“越鳥巢翻何以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u gē èr shí shǒu
越州歌二十首
qiū fēng chuī yǔ àn tiān yá, yuè niǎo cháo fān hé yǐ jiā.
秋風吹雨暗天涯,越鳥巢翻何以家。
lǐng shàng wàn sōng dōu zhuó jǐn, xī hú xīn lù yù pái chà.
嶺上萬松都斫盡,西湖新路欲排叉。
“越鳥巢翻何以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